感谢各位来宾的支持,我们今天上午谈到了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一个是职业经理人信托责任不足,所以各位不要觉得意外为什么当通用电气韦尔奇来中国访问的时候, >我们企业家问的话他都听不懂,他不知道在问什么,因为这种和员工之间、发展之间的问题,在美国是没有问题的。信托责任的问题,也是我们解决不了的。现在各别领导干部和一些企业家还在寻找由企业行业内来进行投资,这种想法在今天是极其不现实的,而是1990年代的想法,这种想法将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另外我国企业经营风险过大,整个社会体系风险过大,我们的金融环境也日益恶化。企业战略思维是我下面要讲的重点。
我想把第四金融环境问题提在前面,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之下我们企业如何寻求战略中地位。我国的金融环境我上午已经提到,我国的金融环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济体系,我们是否有通货紧缩还是有通货膨胀,这两种说法都是不正确的。我国现在既有通货膨胀又有通货紧缩,我国是膨胀和紧缩并存的这么一个经济体系。
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政府,人民银行提出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什么我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反对到现在?因为他们忽略了这种经济体系的二元性。举个例子来讲,去年下半年利率调整0.27个百分点,说是为了打压房地产,或说抑制经济进一步过热,但其结果是会加速二元化的不均衡。比如,我国的银行信贷超过60%是属于地方政府分管的机构,另外企业贷款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有企业对利率是绝对不敏感的,容易造成各地低水平重复浪费的建设。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是银行信贷最大客户,利率调高也会照借,反而加速膨胀。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的资金来源大部分都不是来自银行,除非你规模够大,信誉够好,基本上都是通过地下金融组织。不是说一定是地下银行,方式很多包括象亲戚朋友借贷或者南方标会的形式,等等。地下金融机构的利率按照我们所收集的数字,中国政府的利率调整0.27个百分点,它们调整4倍之多,高于1个百分点,有的地区还不止。这代表什么现象?那就是地下金融利率调整是进一步打击民营经济,使得原来民营经济雪上加霜,更加艰难,更加不容易取得贷款。
所以由于二元体系的特殊性,调整的结果使原来膨胀的部门继续膨胀,紧缩的部门更加紧缩。那么这种利率调升必要吗?但是随着利益提高而发生的是,中美两国的息差,或中欧的息差进一步加大,加大的的结果是更多的热钱流入中国。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统计,从去年1月1号到今年6月30号我国的外汇增加了3000多个亿,其中1500多个亿是通过外贸以及直接投资得来,这是有案可查的。
中国是个固定汇率和外汇管制国家,我们不该有第三个管道,但它存在并带来有1400多亿。钱从何而来,这就是所谓的“热钱”。从何而来包括中央银行都不太清楚,但钱为何来到中国和去年我国调升利率有很大关系。人民银行又一再宣布我们绝对不会调整利率,但最后还是调整了,使自己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汇率不仅是各国之间价格对比,还有更深的意思。
举个例子子,80年代日本去收购美国洛克菲勒公司,在美国内引起很大骚动,最终获得成功。不久,美、日、 德、法、英联合签定广场协议,协议指出日币必须反映市场供需,所以各国要求日币升值。这个协议足以摧毁美国经济。国际上有大量的国际炒家,只要给一个信号,说该国货币会升值,国际金融炒家就会行动,大量货币就会流入该国。货币只要一次升值,后面的热钱会更多的流入,再流入再升值,日币因此升值一倍。收购的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经营困难,不得不半价卖回,拿到的美金换成日币后又打对折,即收回1/4。
这说明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国际政府有个共同目标,清楚告诉炒家某货币会升值,导致不得不升。这次不例外,人民币升值一次,大量热钱,逼的不得不升,继续升值,出口贸易要受影响。我们也不知道如何避免这种外汇风险。
怎样对付国际炒家呢?突然贬值,突然升值,通过不断升贬,打破国际炒家预期。要靠实际操作来打击,国际炒家才会退出。最近一些政策推出:人民币汇率要进一步浮动。1997年亚洲 >金融危机就是从泰国政府宣布泰诛的汇率有固定汇率该成浮动汇率遭到索罗斯的阻击而引发的。席卷除中国以外的国家,中国能幸免是因为中国是固定汇率和外汇管制国家,才保护了国内经济。只要汇率一开始浮动,将面对的是索罗斯等人。
这些金融炒家有三大特色:一是能动用极其庞大的资金,在短时间调动数千亿美金打击一个国家经济,包括英格兰中央银行;二是国际炒家与政府关系密切。去年年初我国有500亿美金流入,60%来自日本,40%来自美国,同时这两国政府在去年上半年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三是国际炒家操作手法的极其复杂。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索罗斯要狙击港币,10天过后港政府说我们退了国际炒家,但港恒生指数大跌,索罗斯在股票市场卖空股票,大赚一笔。
现在外汇在百分之五左右上下浮动。提高5%,出口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利润被洗劫一空,降低5%,进口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利润被洗劫一空。对中小企业打击更大,增加其不确定性。能接受浮动外汇的国家,企业知道如何避免外汇风险。美,日,欧能接受是因为它们有良好的外汇资产管理,将从不同国家赚到的外汇形成资产组合,根据各国外汇之间的比价,进行外汇风险对冲。这也是我们要学习才可以做到。
我们的企业职业经理人是没有信托责任的,我国进入WTO和我国外汇制度这两个因素增大经营风险。各位主要从事传统行业,在以上两方面以外还存在其他问题,规模过小,市场饱和,竞争过大,利润微薄。遇见这个现象我们如何解决?产业整合对我们现行的中小企业很重要,要脱离现在困境,是个比较好的办法。重庆嘉玲摩托,生产过程比较简单,将零件承包给小工厂,然后自己进行组装,过程简单。企业进行杀价竞争,导致大家都不赚钱。这时候产业整合,某家公司贱价收购所有的摩托车,形成区域性的垄断,提高产能,这样赚钱。有人做过,比如在乌鲁木齐收购三家水泥厂,产业整合,贱价买断,提高售价,最后赚钱。这点对民营企业很不容易。
一个国家是最需要卓绝的企业家的。我们到底缺什么该什么办?高科技行业需要做吗?在各位心中一个问号。为阐述我的观点,我准备讲几个案例。案例是要说明我们到底如何突破现在的处境。
我不是特指某行业和企业,而是讲一个一般性问题。小型企业格局一样,案例可以给大家一个启发。联想,2000年的时候柳传志想再创神话,打入500强,200亿提高到600亿,还有400个亿,从何而来?凭什么再创高峰?当时联想市场占有率已经停滞不前,下面还有三个竞争对手包括方正,同方和戴尔,积少成多,稳步上扬。本身产品创新不足,逐渐失去竞争力,结构简单。企业问题相同,我们看它如何解决问题,我相信它的思路对各位有启发。
如果5年之间200到600亿,每年增长率必须高达44%,当时PC市场年增长率只有11%,这就是危机。按照扬少帅的说法,要打造“国际的联想,服务的联想,高科技的联想”。每个人都要谈高科技,容易做到吗?10个月之后公司百分之二十的收入要来自国际市场,结果两年之后国际市场由5%跌到1%,国际化出师未捷,联想多元化又如何力挽狂澜呢?
选择了三个行业:IT服务业,互联网业和手机业。为什么做IT市场,或IT服务业呢?因为有潜力,根据国外一家权威公司预测,从2000年到2007年IT服务业将从8.4亿美元,提高到270亿美元,也就是7年之间有超过30倍的增加。而且1999年信息部门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2000年经贸委发起的企业上网工程,都大大增加对IT服务的需求。手机,当时的手机普及率是11.2%,与发达国家30%以上的普及率相比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个思维是个惯性思维,在今天看来是个错误的思维,也是个绝对不国际化的思维。
联想做互联网,要打造“高科技的联想”。研发投入只占总营业额的1.2%,华为是4%,海尔是5%。IT服务业走到现在就太过毛躁,这也是中国企业家的通病。
再看互联网的规模,2000年,新浪第一,网易第二,搜狐第三,2001年新浪第一,联想第二,如此成绩很不错,到2002年网易新浪联想成为第三,到2003年新浪第一,网易 >第二,搜狐第三,联想不见了;再看利润,2000年网易新浪搜狐都赔钱,2001年网易联想新浪搜狐也都赔钱,2002年也都是赔钱,2003年联想就不见了,其他的都赚钱了。
如果稍微不毛躁,仍然会赚钱,手机也是如此。2001年赔钱,2002赚钱,2003年大赔,2004年是持平的。我上午给大家讲的,一些香港大型企业遇到困难,他们不是赶快找项目,而是将旧有的项目卖掉,减轻负债,提高资产回报率,才能度过难关。
当企业面临很多困难的时候,包括竞争激烈,市场饱和等有没有想到转化思维,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认为做产业整合是个比较可行的路。可是在中国产业整合成功的例子太少,当我们外在环境糟糕,包括信托责任问题,外汇市场问题等,越槽糕无望时候也是越有机会的时候。韩国,日本以及大大小小的企业,大到三星三菱,小到加工工厂,我们发现这两个国家在不约而同的做一件事情――改变企业家的惯性思维。
在目前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开放思维?思想解放才是企业家成功的关键。我们拿三星来举例,在90年代时候,李健熙要开发个高科技的行业,做电视机包括等离子等,他的对手是松下1918年,SONY是1946年时候成立的;此外半导体,对手INTEL1984年成立;手机业务,竞争对手不但实力强 资金雄厚,历史悠久,品牌卓著。以诺基亚为例,120年前已经成立,摩托罗拉也早在60年成立。
科技不可能短时间超过别的国家,更不能超过美国,如何成功,值得我们学习。三星走到今天是何种局面,日政府希望他收购日本三洋,他们回答收购三洋不考虑,索尼还可以考虑,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什么时候有这样的豪情?
如何通过自己的实力打败日本?它的成功,是“可笑”的成功,李健熙一句话可以使我们领导回味无穷,思维和我们很不一样。当时我还在纽约当教授,日本产品横扫美国,教学对美国日本案例都有兴趣,讲了这句话,他说如果付出1亿韩元就能以一周的时间获得技术,要投入10亿20亿韩元还必须经过三年五年开发,那是种浪费。也许不讲科技开发,技术创新,说要用一亿韩元买专利权,是不是不和我们领导想的不一样。当时全体学生哄堂大笑,笑了几年,到2005年的今天,这种策略竟已超日赶美。
它不注重基础研发,真的做基础研发的SONY,2004年全年开支报告,基础性的研发支出占总研发费用的62%,日本公司花费如此,最后反而三星拔得头筹。SONY2003年4月在美国纽约交易所,宣布亏损,股价两天下跌40%。一个注重高科技的公司走到这种下场,而一个注重模仿的公司获得发展,怎么回事呢?企业家成功靠的是什么。一个企业发展靠的是与国际接轨,三星不需太多的高科技研发,三星的战略被很多企业复制,包括LG,现代等也包括很小的公司都在。大小无所谓,产业类别无所谓,知识积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它的思维,我们先学会思维,我们才会有转机。注重事物本质的前提下,从危机中寻找转机。
IT行业有两大特色:第一IT的技术是不可被隐藏的,第二,IT的创新是不可以超美国的,你要隐藏技术,就不与世界接轨,就要被淘汰,你要是技术超过美国,就与美国不接拢,就要被美国淘汰。什么叫做IT的技术是不可被隐藏的,我举个例子,我们电脑,在原有基础上有重大突破发展为286系列,然后386,486,586,然后技术突破,奔腾1,2,3等等。IBM花费大量研发成本开发286,由于要和全世界的厂商搭配,必须公布协议以及通讯模式。公布之后造成大量的仿造,结果使IBM利润下滑,在开发386时候,就加入微通道,隐藏协议通讯模式。当时一家小公司,认清事物本质,叫康柏电脑,找到转机,宣布要开发386,并在短时间之内变成全球几家大的电脑公司之一。而IBM首席执行官下台,他所犯错误就是技术是不可被隐藏的。第二,IT的技术创新是不可以超美国的。电脑有三大块,包括存储器,运算器和输入输出三大块,运算器又叫CPU,主要由INTEL开发。后来日本的公司,富士通,开发了更有效率的16元的286,硬件改变软件也要重写,没有被市场接受,超越美国结果是自己被淘汰。
我们再回头看这句话,如果付出1亿韩元就能以一周的时间获到的技术,因为技术是不可以隐藏,创新要花很多年的时间,超过美国会被淘汰,就已经没有必要技术创新了。这就是认清事物 >本质。虽然开始落后其他公司,但技术可以买到解决这个危机的。企业领导者的智慧,很重要。企业的命运绝对是由企业的领导者所领导的。在坐各位,大多传统行业,企业规模较小,你们企业的命运也由你们领导。如何体现领导呢?那就是认清事物的本质,从危机中寻找转机。对IT行业来说,这就是事物本质,如果付出1亿韩元就能以一周的时间获到的技术,要投入10亿20亿韩元还必须经过三年五年开发,那是种浪费。我们相信李健熙已经理解事物本质,也拟订宏伟的计划,那就是不做创新,而注重模仿。
企业找到转机,有了发展。三星到了2003年,商业周刊IT100强的第3位,财富杂志最受推崇的电子企业第四位,世界500强的排名由2000年90多位上升到30多,他们如何作到,就是靠的认清事物的本质,从危机中寻找转机。如果今天我们不改变这种思维,我们一定回淘汰。话说回来,我们如何从危机中寻找转机,科技是模仿的,所以水平相似,不可能通过高科技赚钱。联想的诺基亚的和三星的手机科技是差不多的,那么只能凭手机的外形和价格,如何做到呢,我们讲了三星我们就明白台湾的IT产业为什么会集体逃亡到大陆。
以上说明了一件事,垂直体系带来的是价值链的整合,卖芯片的同时还创造出价值链,从半导体到手机到显示屏这么个价值链,与其他公司相比三星的半导体的资本回报率最高,因为它不只卖半导体,还创造了价值链整合;第二,三星卖半导体芯片不仅对外销售,还卖给自己,40%这两年到50%,学过微观经济学就会得到结论,那就是大量生产的必然结论,由内部市场和对外销售形成庞大的市场需求,必定引发大规模生产,就会实现规模经济化,按照理论将立即降低成本,销售额的增长率大与销售成本增长率,这和国内企业刚好相反。这就加速了增长。
90年代,台湾IT行业高速发展,为何今天退到大陆?台湾的IT行业,就是以集体电路为主的几千家企业。换句话说将三星切碎,就是台湾的IT企业。将三星切碎,这样就没有优势,第一没有大量人员做外表研发,第二不能实现价值整合,第三,还有没有规模经济的优势,第四还有没有连续创新。所以台湾IT行业退到大陆,追求劳力的低成本。
韩国人不做技术创新,不做知识性积累,专注于产品外观,加上低成本席卷全球,资本回报率高,销售量越大,成本越低,使得资本汇报率增加,这不是每个企业能做到的,所以,我们要认识事物本质,从危机中寻找转机。我们有的企业有输送带,工人在输送带组装,最后形成产品,日本公司已经改变思维,亚洲人喜欢聊天,手脚灵活,就形成细胞生产制度。找个圆的桌子,让员工可以一边相互交流一边工作。反而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库存大幅下滑,利润大幅上升。
传统行业,一样有出奇制胜的做法,只在于如何认识事物本质,从危机中寻找转机。为什么我说产业整合重要,股权结构不重要?我们看韩国的企业包括三星,他们的成功证明国有企业不是一无是处,国有和民营的结合才市韩国人和日本人成功的关键。与其一个人单打独斗,不如进行产业整合,产品创新,降低成本,一样可以象韩国人一样席卷全球。思维改变是很重要的,注重研发的SONY以是江河日下,包括日产汽车,三菱汽车一样面临困境。日本人对于日产SONY三菱进行重大的改革,都失败了,原因是日本人改革传统的惯性思维不改。日本人象韩国学习思维创新,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裁掉这三家公司的CEO, 换成了外国人。就是想改变由日本文化孕育的惯性思维。这也告诉我们韩国人成功是思想开放的成功,日本人失败是惯性思维的失败。各个企业现在面临很多困难,原则上讲认识事物本质,从危机中寻找转机思想是可以被复制的。谢谢各位!
2007年8月1日星期三
2005年12月21日朗咸平企业战略思维演讲实录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