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esepen.org/Article/hyxz/200703/Article_20070330223052.shtml
学渊评:中共变不变,也由不得它自己;胡锦涛则可以不变,近日又到俄国去朝拜列宁主义“靖国神社”了。香港的“第二中宣部”属下的媒体,前几天还有人说江泽民推荐俞正声、习近平是政治阴谋,这些天又有人改口歌颂习爸爸仲勋老先生了。吃共产党一口宣传饭,也真不容易,既要会造谣,还要善于磕头讨饶,这或许也是应了锦涛同志“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的身段了。
【多维】松林:胡锦涛造访列宁母校安抚左派
胡锦涛今次访俄,表面是出席俄罗斯“中国年”,实际上是近距离观察普京接班人,并督促俄对华军售升级。胡总亦专程造访中共精神领袖列宁的母校喀山大学,抚今追昔深有感触,发出耐人寻味的政治讯号。
据中共官方报道,胡总访问喀山大学校史馆时,在列宁的展柜前驻足良久,认真察看列宁读书时留下的手稿和其他物品。他进入列宁上过课的室,长时间坐在列宁坐过的课桌前,“彷佛在想像和体会当年的情形”。列宁是苏联的缔造者,亦是中共集体膜拜的精神领袖,列宁主义系中共的建党原则,至今仍与马克思主义一起,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胡总参观列宁母校,无非是表明中共不会数典忘祖抛弃列宁主义,这令胡总在党内左派心目中加分。
十七大渐近,党内左右两派围绕改革的方向展开激烈辩论。中共高层对坚持改革的思想是高度统一的。温家宝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人民的快乐和幸福的时候,引用诗人艾青的话说“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暗喻中国已迈过政治严冬,即将迎来改革的春天。而中共智囊、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也表示“形势发生变化”,不改革是不行了。
左右讨好难在平衡
但中共高层也深知,目前国内、党内的利益多元化,已无法采取过去牺牲一部分利益来换取另一部分人支持的改革方法,只能凌驾於各阶层之上,按照民主和法治的渠道调和各阶层的利益,实现和谐共治。对於过往改革的受益者,胡温采取法治化的方式,将他们的利益合法化,使其在政治上有安全感、心理上有归属感,《物权法》的出台便是典型一例。
在尽可能不触动既得利益阶层利益的同时,胡温又想方设法抬升弱势群体利益。从经济上采取推广义务育、实行全民低保等政策进行赎买,在政治上高扬公平正义等中共原有的意识形态大旗进行安抚。胡总造访列宁母校,就是向左派弱势阶层暗示,最高层在政治上没有抛弃他们。但问题是这种左右讨好的方式,如何才能实现较好的平衡?这也许到十七大时才能见端倪。
【亚洲周刊章海陵】习仲勋忠于改革挺胡耀邦
习近平之父习仲勋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推手,他一生高风亮节,贴近民众,坚持人性,在党内高层围剿胡耀邦时敢于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如果说,中共党史上曾出现胡耀邦、赵紫阳这样的改革先锋,那么同样高风亮节的习仲勋也不该被遗忘。习仲勋是新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的父亲。五十四岁的习近平与其父神形酷似,更引发人们对二○○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九岁的习仲勋的纪念。
一九八七年初,中共高层保守派兴风作浪,在中央民主生活会上围剿胡耀邦,逼他辞去总书记职务,而大部分改革派噤若寒蝉(是老奸臣薄一波主持的会议,习仲勋迟到,学渊注)。这时候,习仲勋拍案而起,伸张正义,斥责那帮阻止历史车轮前进的政治老人:“你们这是干什??这不是重演‘逼宫’吗?”习仲勋痛斥他们“讨论党的总书记的去留问题,这违反党的原则。我坚决反对你们这种做法!”六四天安门事件以后,习仲勋更在一九九○年的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上,指名批评对民主学潮诉诸武力的邓小平和杨尚昆。
在大时代关键时刻,能做到伸张正义、为民请命,政治家也不虚此生了。但习仲勋令人追念的是,他在中共建政后的五十多年岁月里,一直显示不凡的精神气度。一九五一年,他敏锐发现下级报告中所称当地“人民代表由选举产生”是谎言,马上展开调查,坚决纠正。在他看来,“人民代表将来要进行直选 ”是不可蒙混的,也是不可动摇的。
习仲勋反对领袖崇拜,一九五三年苏共领袖斯大林去世,他就在党内会议上说:“人老了总是要死的,让青年人上台吧!”毛泽东大刮“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浮夸风的同时,习仲勋却在管辖的地区到处宣扬“当前工作必须是生产第一,一切要围绕着生产进行”。
中共大力开展阶级斗争,一批批唯恐对“敌”不够狠、说话做事不够左的党棍和积极分子应运而生,各阶层、各领域人人自危,但在这种抑郁氛围里,习仲勋告诫周围的人:“知道的就揭发,不知道的会有人揭发,何必抢着说呢?”高岗事件中,中央高层让习仲勋“劝降”高岗,他却提醒高岗不要乱咬别人;他甚至训斥要与丈夫“划清界线”的高岗夫人,当场撕毁她写的“揭发”材料。
这是因为习仲勋有一条高于政治原则的底线,即忠于真理和人性的信念。所以,耳熟能详的“放手发动群众”,到了习仲勋的口中,就成了“放正确之手,而不是放错误之手”、“乱打人,乱斗争,乱没收……这些都是错误的”;他“胆大包天”指出,不能抄袭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的斗争方式。即使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由习仲勋主政的西北地区杀人指标减少一半,为总人口的千分之○点五,比全国其它地区少杀百分之六十,保长一级旧政权官员基本没碰,而在邓小平主政的四川,保长以上“敌?人员”全部被杀。
曾提文革赔偿被否决
今年是中国反右斗争运动五十周年,当年一些右派要求当局赔偿,被一些人视为“天方夜谭”。可是,早在一九八二年,习仲勋、彭真和聂荣臻等元老就提出,要设立中央、地方二级“文革赔偿基金”,对被迫害致死者及非正常死亡者进行赔偿。赔偿金分为三档:五万元、二万元、五千元。基金从两个方面调拨:国家灾难特拨款、地方政府税收款和中央、省级组织部的党费;“政治上平反后,必须从经济上作出赔偿,二者合一才是法律上的终结”。
习仲勋等人的提议,得到陈云、徐向前的表态支持。但该提议在中央政治局讨论时被否决,理由是:对文革的政治结论已作出,冤案基本已平反;如果再作经济赔偿,这笔费用预估为一百二十亿至一百四十亿元,国家很难承受,文革后对三十八万被定性为敌我矛盾的干部,平反后补发工资、福利已达四十二亿四千万元。不过,倘若“文革赔偿”落实,岂不就是一座“文革博物馆”?
习仲勋等人的提议虽然泡汤,但他们的胆识与魄力却成为美谈。看今朝,中国政坛要人几乎个个自称“为政清廉”又“锐意改革”,却忍看国家腐败横行、冤民上诉无门,制度改革之难如逆水行舟。这不能不使人想到作家莫言在《红高粱》中所言,先辈们一幕幕英勇悲壮的大戏,使得那些良心已被酱油腌透了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这真是“种的退化”。中国新一代政治领袖,何以召唤那些徘徊在“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
••••••••••••••••••
【新华社“叫好”:习近平成中共第五代领军人物?】
新华网文章说,习近平“性情谦和,为人平易,然而执政颇有铁腕风格”(但愿更能尊重民意,学渊评),是从中国最基层的单位生产队书记、县委副书记,一步步扎实地走到今天,“乘‘红船’而走在前列。”北京分析人士指出,官方舆论公开为习近平造势,使习近平在同代政治明星中的声势看涨,有人甚至认为习近平已成为中共第五代(后胡锦涛时代)的领军人物。
中共高层近日连续更换上海、天津、浙江、陕西、山东、青海六省市党委书记后,官方媒体发表文章赞扬六名新上任的一把手“自觉以胡锦涛、温家宝同志为榜样,高举爱民、为民的执政理念,不能不让人感到欣慰”。(若以胡温为榜样,就令人失望了,学渊评)
新华社昨天发表署名文章,通过点评六名一把手的就职演说,强调这些地方大员“都把‘民’放在核心,都强调要‘关注民生’、‘一心为民’,拳拳为民之心毫不掩饰,全心为民之情溢于言表,这说明他们心里想着、念着的就是人民!他们虽然是官,但是他们要做的是为民的官,这样的官自然会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唯独没有“民主”,新华社差矣,学渊评)
文章为六名新书记的表态“叫好”,并通过引述网民的话,赞扬他们“是久经考验的党和人民的好干部”、“文化程度较高,素质全面”、“工作扎实,能力强,有着出色的业绩”、“不仅政治素质高,而且懂经济,善于谋发展,可谓是德才兼备。”
在六名新书记中,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得到的赞美最多。新华社的文章说,从福建省长到浙江书记,习近平的执政能力和工作业绩赢得不少赞誉,近来不少根据习近平上海履新感言编写的文章成为新华网等主流网站的最热门文章,《习近平成为上海市委书记的背后故事》、《习近平同志履新时说的三句实在话》等新华博客文章在短时间内访问量达到数万人次,并成为新华网发展论坛当日最热门的帖文。
习近平十六岁到陕北“插队”
新华网发布的另一篇文章并不避讳习近平的高干家庭背景,但强调习近平身上具有“平民情怀”。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早在一九六○年代初就被打倒,那时习近平还不满十岁,因此他实际上要比一般平民子弟更早地经受生活的磨砺。
习近平十六岁就到贫穷的陕北农村“插队”锻炼。在数万名下放的北京知识青年中,他第一个当上大队党支部书记,直到后来他获准进入清华大学读书时,他父亲仍没有得到平反。“因此可以说习近平是以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信任、爱护与支持,也因此很早形成了他的平民情怀。”
文章用数据来证明习近平的务实风格:二○○五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全年有117天在外调研,做了三十次大的调研,足迹遍及浙江全省各市。
文章说,习近平“性情谦和,为人平易,然而执政颇有铁腕风格”,是从中国最基层的单位生产队书记、县委副书记,一步步扎实地走到今天,“乘 ‘红船’而走在前列。”文章没有说明习近平是否走在了同代“天王级”政治明星的“前列”,但习近平就任上海市委书记,引发了海内外对中共十七大高层人事安排的种种推测,习近平的政治前景也被更多的人看好。
北京分析人士指出,官方舆论公开为习近平造势,使习近平在同代政治明星中的声势看涨,有人甚至认为习近平已成为中共第五代(后胡锦涛时代)的领军人物。但中国官场讲究韬光养晦,尤其是还没有接班的领导人,曝光率高于他人未必是件好事。
••••••••(完)
【旧文备考】胡锦涛请三老对付一老
中纪委调查陈良宇案,发现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也涉嫌受贿几百万。查,还是不查?这是个问题,胡锦涛左右为难。
韩正无法撇清自身
十七大这全党全民的“大喜事”一天天逼近,中共最高领导层却一天天头疼。用一句中国俗话来说,按下葫芦浮起瓢,各种难题让他们接应不暇,而且每一个都是烫手山芋,拿也不是,丢也不是,每一个又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难题中首先是揭开了一半盖子的上海问题。在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案发后,仓促之间,中央临时指定了韩正代理市委书记,主持上海全面工作,其用意,自然是要稳住上海干部和民众,不要让局面出现大动荡,使社会经济大滑坡;但是很快中纪委和司法部门的调查人员在深入调查之中就发现,上海市委、市府、人大等几套班子中,都有一本烂帐;许多腐败线索都程度不同地指向韩正本人,金额高达数百万,包括陈良宇交代和提供的证据,都让韩正无法撇清自身。
到底是往下追查,还是适可而止,这给中央出了大难题。据消息人士告诉多维社,决策者眼下为当时让韩正代理书记的决定而后悔不迭:如果韩正此时再垮台,动荡的烈度恐怕还要超过陈良宇案发之际。在二○○八年奥运、二○一○年世博会正在走近的形势下,实在容不得上海发生半点闪失。
据悉,上海这个摊子让谁来接手,如何解套,让中央陷于长考。江泽民提出,调现任北京市长王岐山到上海,王岐山除了各种政经关系资源丰厚之外,还有“危机处理专家”的名声,二○○三年在北京市长孟学农因防治非典不力下台之际,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奉调从海南省飞到北京履新,铁腕应对严峻挑战,挽回了局面。但是对江泽民这一提议,据说胡锦涛一直不置可否。
《财经》揭鲁能案不了了之
《财经》杂志在新闻女强人胡舒立主持策划下,将山东鲁能集团巨额化公为私弊案曝露到光天化日之下,引起轩然大波,此案传闻涉及到政治局成员的子女,虽然没有点名,但足以让他们陷于极大被动。
涉案者虽然对胡舒立恼羞成怒,但是又一时无可奈何,因为京城人士都知道,胡舒立不仅本身性格强悍,天不怕地不怕,而且在上面有很深的背景关系,得到包括“太子党”、权势集团成员在内的很多人支持,要对胡舒立下手整治,他们不得不投鼠忌器。
但是,鲁能案被揭开一角之后,没有了下文。与此同时,传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董事长陈同海被调查。陈同海现年55 岁,山东惠民人。毕业于东北石油学院,然后从大庆研究院开发一室地质员依次升迁至浙江省科委干部、科研二处副处长、浙江省镇海石化总厂委副书记、书记和浙江省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
从一九九四年,陈同海升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四年后,一九九八年,他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二○○○年二月起兼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从二○○三年四月起,陈同海任中石化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石化是当时国资委旗下排名第十三位的超级大型国有企业。业内人士认为,陈同海能迅速升为中石化的第一把手,主要与他“低调、务实而稳健的风格”有关。但是一年多以后,他即被调离,随后又传出他被调查。传闻,有人介入了对陈同海的调查,力保他过关。目前陈同海已经被保了下来,暂时没有牢狱之虞。
江绵恒涉嫌陈良宇案
有哲人说过,“权力有如春药,吃过了就还想再吃。”凡是在政治舞台上长袖善舞过一段岁月的人,都不愿放弃继续对政治施加影响。据了解,尽管胡锦涛、温家宝和十六大决策层,去年给江泽民八十大寿献上《江泽民文选》的厚礼,同时也企图给他的政治生涯画上句号,江泽民仍然不甘寂寞。虽然他的儿子江绵恒涉嫌陈良宇案,亲信黄菊几经抢救,硬撑着在人大上会议上露面,但拖不了多长时间;但江泽民却深知“以攻为守”的兵法真谛,最近仍然试图插手十七大的路线和人事,提出俞正声、习近平等人进入决策层,即使他没有当年邓小平那样的权威来为胡锦涛指定一个“王储”,但他对胡锦涛确立接班人问题盯得很紧,实际上就是想最大限度地拥有发言权。
消息人士告诉多维社,胡锦涛对江泽民的插手,采取了“以老对老”“三打一”的策略,就是去游说与江泽民同辈分、同属于“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李鹏、朱?基和李瑞环,要他们运用他们的影响力,来遏制、抗衡江泽民。
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请神总要花香火钱。胡锦涛也要给这些革命元老厚重的回报。据多维社了解,胡锦涛一一对症下药:李鹏本来对江泽民就有心结,胡温又安排提拔了他的儿子李小鹏和女儿李小林;对朱熔基,胡锦涛提拔他当年的秘书李伟,接替李荣融担任国资委第一副主任,提拔他的又一个亲信楼继伟担任国务院常务副秘书长。多维从另一消息来源得知,中国将效法新加坡,成立一间类似淡马锡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并已于元月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敲定人选,调楼继伟出任董事长,职位属于正部级。
而对李瑞环,胡锦涛则许愿停止对天津的追查。中共政坛上都知道,李瑞环“不拘小节”,生活奢华,胡锦涛这一许诺,足以让他动心投桃报李。
当下是否确立胡锦涛之后中共的掌门人,多维社记者得知,对这个问题中共高层迄今举棋不定,未有确定答案。一种意见是应该马上确立,一种意见是不必操之过急。而在“马上确立”派中,到底谁是“好苗子”,也莫衷一是,目前比较而言,还是李克强呼声最高,被认为是较恰当人选。所以现在中共在宣传上也正在做“马上确立接班人”和“不要马上确立接班人”的两种准备。关于这个问题,请参看本期《胡锦涛接班人谁定》一文。
《多维月刊》二○○七年三月号(总第二十四期)出版。
2009年5月31日星期日
朱学渊:党的喉舌既会造谣,还善于磕头讨饶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