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佳能的神话与偏见 (一)
LYP21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头一年,笔者进入大学后因专业关系需要学习摄影技术课而开始迷上摄影。那时候个人玩的相机大多是双反120的,主要有海鸥4B、4A,或者折叠式的海鸥203,笔者一个穷学生,爱好了几年摄影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相机,不是跟有相机的同学借,就是节假日用学生证作抵押到照相馆租相机用。
那时少见135相机,偶见江西产的海鸥205,海鸥135DF一般要单位才有。我们系教昆虫学的一位教授,因为在昆虫学某一领域的研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出了几本在该领域具世界影响的专著,系上为他配了一台海鸥DF,方便科研时作资料记录用。听说系上还有一台日本的尼康135相机,一套机身镜头下来近万元,我们一般的学生见都没见过。八十年代初的万元呀!那时的“万元户”希奇的很。尼康的威名从此在心底扎下了根。
那个时代个人能有一台海鸥DF,从某种意义上不亚于今天拥有尼康F5的自豪感。我有两年暑假随教昆虫学的那位教授到各自然保护区、名山大川采集昆虫标本,才有幸用了几次DF,摄下了有生以来头几张135黑白底片。记得在峨眉山上采集昆虫标本时因为没有住单位的招待所,十几名师生住在峨眉山金顶的旅馆大房间里,教授怕晚上睡着后把DF掉了,每天晚上都把DF的背带吊在脖子上睡觉。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头两年因为有单位的海鸥4A、朋友的海鸥4B轮换着用,就一直没买属于自己个人的相机。八十年代中期彩色摄影开始流行并逐渐普及开来,87年购买属于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时,花了270元买了一架引进德国技术、自动曝光、内藏闪光灯、目测手动调焦的青岛6型。青岛6型的色彩还原、分辩率、曝光准确性都很不错,毕竟不能用它搞创作,一年后将它送人。那时彩色摄影的兴起使双反120相机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个朋友所在的照相器材商店处理一批120相机,问了我几次要不要,全新海鸥4B,30元,雅西卡124G,100元。最后我还是没有下手买下一架,现在想起来……后悔呀!一架青岛6型的价格买9台4B,2.7台124G,划算啊,机会被一时的愚昧给错过了。
处理了青岛6型,又开始调研起买架135单反机。这时,理光、美能达、亚西卡、富士卡等开始大举进入我国业余爱好者市场,尼康开始占领专业摄影市场。那时市场上佳能还是凤毛麟角。
咨询了许多本地的省市协会的摄影家,几乎异口同声:买相机,尼康。镜头反差大,锐度高,色彩还原好,搞创作非它莫属。机身最好买FM2,全金属机身,钛金属快门,指标高(14000秒快门速度,1250秒闪光同步),功能够(多次曝光,景深预测),测光准。说得最神的是耐用。本地资历最老的一位协会会员,拍的本地风光作品远销海内外,占领香港市场,影友聚会时常向我们晚辈谈起他的FM2,他到农村采访时,遇有农家的恶狗扑来无路可逃,扔起FM2向看家狗打去,撵走恶狗捡起心爱的FM2,照用。更神的是,热情的农民大哥端上土特产核桃招待深入生活的摄影家,摄影家抄起手边的FM2就咂起核桃,方便得很,FM2没事。
在这种环境氛围的熏陶下,影友们的头脑中逐渐现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买创作用的摄影工具,非尼康相机镜头莫属。德国的徕卡、康泰克斯更好,却非一般人可以拥有。
尼康佳能的神话与偏见 (二)
LYP21
朋友中有一名快退休的高烧影友,九十年代初从出国援外人员手中买下一架理光XR7配原厂50mm/F1.7标头、28~105mm/F3.5~4.5变焦镜头,创作的作品多次见诸省内外画报、报纸,被聘为省画报特约记者,这套理光XR7还为他出了许多获奖作品。在和影友的交流聚会中,虽然他出的作品比许多用名牌相机的多,但在不绝于耳的尼康机身测光准、耐用,镜头反差大、锐度高,搞创作非尼康莫属的声音中,他看着手中出了许多作品的理光XR7,心里却越来越没有底气了。
九十年代中期,国内市场也开始出现在国际市场已流行了几年,技术成熟的AF自动调焦单反机,我对老影友说,将来可能是AF的天下,以后年纪大视力不好,现在购买相机还是选择自动调焦的好。可考虑佳能EOS系列,技术先进,价格又便宜。老影友似乎若有所动。
暑假时老影友到贵州旅游创作,在黄果树遇某省画报一大记者、摄影家,老影友谈起换相机的事,摄影家一席:“创作用还是尼康好,佳能的镜头太软,锐度差,要不得!FM2全机械全手动,什么环境都能应付,不像AF电子相机冷了热了都要罢工,故障率有高。”几句话打消了老影友升级AF或换成佳能的念头。
回来不久,老影友对家里的“财政部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什么还有几年就退休了,退休后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追求。老伴看他摄影已有建树,每月都有全国各地的稿费陆续而来,又经不住一翻翻的劝说,从几十年的“老窑”中拨出万元。老影友带着钱直奔省城尼康专卖店,4800元买了FM2,4700元买了MF28~85mm/F3.5~4.5手动准专业镜头。这九千多元的相机连根背带都没有,另花300元配了根原厂背带,总不至于整天双手握住,也不至于买得起马儿配不起鞍,近万元的相机配根杂牌背带吧。再花300多元购买了用尼康的摄影家流行的行头,一件尼康摄影背心。这样一来,一套FM2一万元还约有超出。
买回FM2,老影友看着,爱着,护着,一般的摄影创作用理光XR7,关键场合才拿出FM2拍几张。
在涨价高峰时买了FM2,300元买根原厂背带老影友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好东西自然价格贵嘛。后来的两件事却让老影友为FM2留下了几年的心病。
一是几次老影友拿FM2拍的底片到图片社精放照片,年轻的暗房技师都对他说:“老师,你的尼康镜头是不是买到假货啊,清晰度还没有别人用佳能EOS拍的高。”老影友找了尼康用家帮鉴别他的尼康MF28~85mm/F3.5~4.5是不是假货,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找专卖店,店家一口咬定是正宗的尼康MF28~85mm/F3.5~4.5,不可能是假的。退货换货都不行。从此MF28~85mm/F3.5~4.5的真假成了他解不开的心病。
二是一次老影友找本地一位曾获尼康国际影赛二等奖的资深摄影家帮他鉴别MF28~85mm/F3.5~4.5的真伪,摄影家熟练地取下镜头,从后镜片向镜头里望去,突然摄影家叫了起来:“老师,你的镜头里掉了一根弹簧在里面。”我们在场的几人陆续看过,确实在镜头的镜片之间靠边缘处横着一根亮晶晶的银白色金属条。谁也说不准镜头里本来就看得见这根弹簧,还是这根弹簧掉下来了。后来老影友找拥有尼康MF28~85mm/F3.5~4.5镜头的报社记者仔细比较,两只镜头都有肉眼可见的这根白色弹簧,老影友寝食不安的心病才略有缓解。
笔者至今都不明白,4000多元的高档镜头,怎么会在镜片间横着一根看得见的弹簧,漆成黑色减少反光不好吗?非要裸露成银白色不可?
我们把老影友用FM2配MF28~85mm/F3.5~4.5拍的照片剔除对焦不准的部分和佳能EOS50E配EF28~105mm/F3.5—4.5拍的照片摆在一起对比看 (条件所限,只能采用并不十分科学的对比观察照片的比较方式),没有发现图片社放像师说的清晰度有好差,也没有发现传说了十几年的尼康镜头比佳能镜头锐度高在哪里,反差大在哪里。说白了,尼康和佳能的同级镜头并没有肉眼可见的明显差别,我怀疑十余年来大谈佳能头软的人就根本没有用过佳能。那年头,专业配的大都是尼康,业余的更是难得一见佳能,没用过佳能的摄影家们都在谈论佳能镜头的软,包括一些著书立著的专家。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就是专家的话也要一分为二,不能轻易相信。
分析起来老影友和年轻的放像师从潜意识里总认为尼康的镜头成像效果与佳能的总有天壤之别,一旦发现成像质量和佳能镜头相比并没有肉眼可见的巨大区别,就认为是Y货的心理误区吧。另一方面,图片社放像师多次说老影友的尼康镜头拍的底片的清晰度不够,原因应该不在MF28~85mm/F3.5~4.5镜头上,那是一只成像较好,手感较佳而且耐用的尼康手动变焦镜头。清晰度不够的原因是,老影友的年纪大了,视力也不如前几年,在取景屏较暗的FM2上手动对焦,对焦精度自然不如佳能EOS自动调焦的精度。用尼康FM2拍出照片的清晰度不如佳能EOS拍的照片清晰度高就不足为奇了。
首次怀疑“佳能镜头太软”的说法,是八十年代中期,在摄影画册上看到一幅国外摄影家的作品:夕阳西下的牧场,金黄色的秋林为画面的背景,草地上一匹鬃毛被侧逆光照得透亮的牧马正抬起头,一位三、四岁的金发小姑娘手持牧草给马儿递过去。画面色彩艳丽饱和,反差适中,层次丰富。开始以为是用蔡司或莱卡镜头拍的,至少是用尼康镜头拍摄的。看画面下小小的说明:相机佳能T70,镜头FD701~210mm/F4。从此开始对佳能有所好感,开始把佳能列入可以考虑的范围。
为了保持一份清醒,不受人云亦云的影响,购买到适合自己的相机,笔者订阅了许多摄影报刊,分析研究得出得结论是:MF时代尼康最好,AF时代佳能最先进。佳能的AF卡口另起炉灶,起点高,更有前途。佳能的镜身驱动、超声波马达技术,从原理上讲应该更先进。在老城基础上修修补补建设的城市,在结构和功能上总没有推倒旧城重新建设的新城合理。
九五年佳能的首架能横竖眼控调焦的相机推出不久,就花了970美元请人从美国带回一架EOSElanⅡE(即国内的50E)配EF28~105mm/F3.5~4.5镜头。镜头软了硬了倒没想那么多。实际使用拍摄的结果,佳能的EF28~105mm/F3.5~4.5镜头真是没得说,用105mm端开大光圈拍人像,照片反差适中,层次丰富,色彩还原极佳,发丝清晰可辩,不愧为国外摄影刊物评出的五星级镜头。
尼康佳能的神话与偏见 (三)
LYP21
手头某摄影杂志上有篇 “尼康还是佳能”的文章,作者自称二十年前开始欲入摄影之门以求建功立业,和大多数中青年影友一样在尼康佳能的神话和偏见盛行的年代,“中毒”太深。李文中尼康佳能的“神话和偏见”流露的淋漓尽致,为了大多数还不富有的影友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让我们一一看来。
该文说:“Nikon绝对是专业的象征,曾经装备了世界95%的专业记者,尽管有佳能、宾得、美能达的强力围攻,其地位仍无动摇。”
尼康绝对是专业的象征,没错,曾经装备了世界上的大多数专业记者,也是真的。看过《廊桥遗梦》的摄影爱好者,哪位没有对多次出现的NikonF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佳能的强力围攻下,尼康今天的地位也危危可芨。你去统计统计去年我国到悉尼采访奥运会的十几位专业摄影记者中,有几个在用F4、F5、F100?
该文说:“领先的技术,可靠的质量,伴随高昂的价格形成了尼康在其拥护者心中的印象。”
可靠的质量,仅限于尼康专业系列,许多影友使用尼康的实践证明,尼康的业余普及型机身的质量耐用性并不比佳能、美能达、宾得业余系列的质量耐用性好。高昂的价格,我们都有目共睹。但不少相机用家而非藏家把高昂拒不下调的价格说成尼康的优点,我百思不解。至于领先的技术,今天的尼康也难担此誉,更多时候尼康是去追赶佳能的先进技术。
该文说:“无论是顶级的F5,还是最普及的FM10,单从外观看没有什么两样,其精致的做工和拿在手里的稳重的质感让你充分体会了专业的含义。”
尼康专业级的F3、F4、F5,准专业级的F90x、F100拿在手里的稳重的质感和精致的做工的确能让人体会“专业”的含义。但其F80、F70、F60、F50及手动的FE10、FM10则不行,它们拿在手里的手感和做工与佳能、美能达、宾得的普及型机身没什么大的差距,一样轻飘飘的,和专业级的机身相比那是天上的地下。就说FE10、FM10吧,你把它和理光的XR7MⅡ、XR8S放在一起,FM10和XR8S,FE10和XR7MⅡ,相似的外形,相似的按钮,相似的做工,相似的手感。修理过这几种机型的朋友说,FM10和XR8S,FE10和XR7MⅡ,它们里面的零件都是一样的,通用的。据说这几款机型和奥林巴斯的OM2000型,都是日本一家小厂OEM的。一家工厂基本相同的零件组装的产品,不会卡口商标不同,给人的感觉就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吧!
该文说:“尼康的镜头有口皆碑,你可以花业余的价格得到近似专业的效果,AF28~200mm的那只成像锐利,手感极佳。AF24~120mm/F3.5—5.6D这款镜头几乎可以和定焦镜头相媲美了,而且只有4000元,太值了。”
你花业余的价格买的尼康AF28~200mm几乎不可能得到近似AFS28~70mm/F2.8,AFS80~200mm/F2.8专业镜头的效果,要不然谁还会花数倍的价钱购买尼康的专业镜头。不信你看看它们的MTF值,再比比它们的成像畸变。AF24~120mm/F3.5—5.6D更无法和定焦镜头相媲美,这是尼康一款成像一般,焦距段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镜头。新闻记者和一镜走天涯者买它还可以考虑。高烧影友买了它,将来“扩军”怎么办?怎么配它都是多余的。尼康才出的AF24~85mm/F2.8—4IF还算得上是一只好头,光圈大,在此变焦范围内成像又有保证。
该文说:“但中国有句俗话:一分钱一分货(佳能迷们别生气),比如那只EF28~135mm/F3.5—5.6 ISU镜头,其科技含量确实很高,IS足以让你提高两档感光度,不过其操作时的噪音和不敢恭维的成像质量(太软)令人遗憾,毕竟最后要拿片子说话。”
近二十年流传的偏见,中毒深啊!好在最后要拿片子说话。佳能的EF28~135mm/F3.5—5.6 ISU和尼康的AF24~120mm/F3.5—5.6D我都使用过。EF28~135mm/F3.5—5.6 ISU那可真是一只好头,推出后许多职业摄影师都在用它。瑞典哈苏实验室测试了全世界生产的400多款35mm相机镜头的MTF值,EF28~135mm/F3.5—5.6 ISU的MTF侧重平均值0.75,得分3.5,是唯一一款进入专业级成像行列的普及型标准变焦镜头。而被一些影友看好的尼康AF24~120mm/F3.5—5.6D的MTF侧重平均值只有0.66,得分2.3分,排在十余只普及型标准变焦镜头的末尾(见1999年第22期《人民摄影报》)。
听不见尼康AF24~120mm/F3.5—5.6D那五、六米开外就清晰可闻的“吱、吱……”声,却听烦了佳能EF28~135mm/3.5—5.6 ISU靠近耳朵才略有感受的轻微震动声,这是能感受超声波震动的特异功能吧。不敢恭维佳能EF28~135mm/F3.5—5.6 ISU那“软”得色彩饱和,层次丰富,反差适中,分辩率极高的效果的眼睛,却把尼康AF24~120mm/F3.5—5.6D那并不怎么样的“硬”效果看得可以和定焦镜头媲美了。偏见可危呀!
该文说:“又如眼控调焦,我花了一个小时才算敢用了,可要是有一天乔丹从我面前经过,我就是用手动调焦也不会用眼控——一句话:不放心。在低照度时,佳能经常无法对焦,而与之技术规格相同的尼康则操作自如,让人对佳能的技术规格产生怀疑。”
要是乔丹从你面前经过,还有一群随从跟着,而不是站在那儿的塑像,你最好还是用AF吧,能用眼控调焦更好。要是我拍敏捷的乔丹,没有眼控还真麻烦。先手动选择对焦点,后AF对焦加锁定,再构图,你说烦不烦?靠相机自动选择对焦点肯定又有不少焦点落在随从身上,而不是人丛中的乔丹脸上。
我用尼康F60时经常出现镜头来回转动找不到焦点,而同档次的EOS500N一调就准,干净利落。不忙说低照度,就是伸手不见五指,EOS也能调准,除非你关了它的对焦照明灯。我想该作者在低照度时使用佳能经常无法对焦,多半是设置在连续对焦模式,关了对焦照明灯的缘故。
“就是用手动调焦也不会用眼控”和当年的“就是凭经验估计曝光也不会用自动曝光”。听起来多么相似啊!
“四只眼”的我五年来使用眼控的经历得出:眼控是佳能最具实用性的技术。有了眼控,自动调焦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尤其是拍新闻、人像,“看哪调哪”避免了相机自动选择对焦点不准的遗憾。从理论上说最清晰的焦点只有一个,靠相机的电脑是难以准确决定对焦点的。眼控的优势在于它能让你选择对焦点、对焦、锁定、构图等一系列动作在眼睛一盯中一气呵成。
看了不少影友用没有眼控的F60、F70、F90X,EOS500N、EOS300等相机远行数百上千里拍出的神态、构图都相当不错的纪实人像,只是焦点落在人物的肩上、帽子上,没有落在脸上,面部清晰度不够而成为一张废片。离“大作”只有这一点之遥。用眼控盯在她(他)的眼睛上不就解决了。
结论:拨开神话的光环和偏见的迷雾,平心而论,佳能和尼康的专业级机身镜头都是35mm相机中的佼佼者。但严格说来尼康佳能的业余普及型镜头与专业级镜头比较起来还有差距,其密封防尘性能、长期使用光学质量稳定性的差距就更为明显。而且它们两家的普及型机身镜头与美能达、宾得的普及型机身镜头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较大差距,事实上它们的成像质量和耐用性基本上都在同一水平。多年来流行的“谁硬谁软”,“机械相机比电子相机耐用”,“AF自动调焦相机比MF手动调焦相机的故障率高”都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东西。
还是那句老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喜欢尼康的名气,钱又多,当然选尼康,讲究实用方便性价比,选佳能、宾得、美能达、国产的“两只鸟”也好。(全文完)
2007年10月24日星期三
尼康佳能的神话与偏见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