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剧震奇闻异事录
大震开篇
共和国五十九年,公元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丑时许,蜀州地动,八度有余,蜀州13郡皆因此祸.时天昏地浊,鸟兽倾巢,山崩于地,河断路踏,民伤死甚众,孤魂哀鸣,二十八州皆感,国人听闻,无不暗然涕泣.恰圣上驾幸东瀛,不能及.国有名相,温氏家宝,遂受命于危难之间,奉圣谕,提川陕甘黜置使,行军大元帅,钦差大臣,总领川陕甘一切军政要务;上又以户部回尚书,阁部重臣李克强辅之同往救灾,安抚黎民,国人皆以之悦.相至,悉心部署,指挥若当,蜀州总督刘奇保.巡抚蒋巨蜂因其位而慑服.相视民为天,所到之处多顺从.州官多受命,然庸官玩吏不绝于史,相令亦难全施于蜀.一日,相查军卒抗令,不以时贵,大怒,呵斥之:"尔等借民所养,自思量之",军卒速领命,数天军急降震中.民皆感之.终因劳累,不支,上恋其操劳,急召相回京,亲率兵部尚书郭上将,提八万雄师赴蜀,京城之事交由太子习,阁部及大理世卿辅之...上与相之事皆传于民间,民众响应者众!
一、汶川地震
红朝五十九年五月夏九日,蜀郡蟾集,荆南塘涸,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汶川震八度,都江堰、德阳、绵阳、阿坝、什邡四十四州县悉毁,民舍倾覆二百余万间,士民死伤三十余万, 京畿二十八省皆有感,八日乃罢。
会党魁、主席涛公幸倭国未归,总理、指挥长温公将士卒三万巡都江、德阳,自公以下皆荷瓦砾焉,兵民皆感服。然蜀道危峻,公典兵未久,将佐狐疑不前,公怒日:诸君皆民所养,自思之尔。十六日,涛公始巡幸诸城,益卒八万助之。十七日,倭国、新罗、俄国、狮国遣匠驰援。十九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国殇,半旗鸣笛,默哀三分,禁乐三日。
二、邀功
地震局诸公畏诛,自寻避罪之策,遂遣副局张宏卫于外宣言曰:震乃天灾,非智者所能测也。时奥运将作,外蕃朝国,又欲自媚于上,曰:京畿无震。民闻之,皆哂。
三、义丐之一
金陵江宁区,某丐,年逾花甲,皓首,蓝衣蔽履,以乞食为业。十六日,官募捐于道,丐捐金五元;十五时,复投之百元。自谓曰:羞捐碎金,至钱庄兑大钞捐之。询其姓名籍贯,弗言飘然而逝.
翌日,再投五百,乃全部家当。
四、义丐之二
某丐,不知何许人,也未详其姓字,年约弱冠,枯发瘦削,以手臀交错而行,日乞于市。是时,蕃禺华乐街善者募捐于道,丐进于箱台前曰:余捐币。善者置箱于地,取钵内碎银投之,少间,又曰:尚有余钱。遂探胸囊取储银复投之。众嘘叹不已。
五、陈光标
陈光标,金陵人也,年三十九,少贫,及长,貌甚伟,以土木为业,家资巨万,乐善好施。闻北川震,馈金五百六十万,将部曲百人,携吊车、推土车、挖土机六十,裹粮自武昌趋绵阳,一日行两千里,十三日午抵都江堰,道路雍塞,委车二十,员四十济军。自将余众急赴北川,于北川中学敛骸骨二百,活人数十。士民闻之,咸长叹曰:真乃将相才也。
六、林浩
林浩者,汶川映秀人也,年九岁,入庠就学二载,聪慧果勇冠绝乡里,尝率诸童于旷野陈兵持茅如临敌状,众皆畏服,推为学长,父母珍爱如拱璧。
十二日,地震,馆舍俱毁,同齿死伤十七八。时浩奔廊外不及,断垣踣彼及友者二,友皆昏厥,既而遽起,身载之与师,然头额亦疮。返家,双亲杳无所寻,其秭携三人,渡鸟道诣都江堰取食。 好事者造访,无羞赧之色,言辞清越,若无旁人,世人奇之。
七、肖晓川
去北川十五里,有邑曰:邓家海元村,学馆曰:刘汉希望小学。地震,馆舍岿然,主任肖晓川诸生将学童四百八十三置平地.少间,亲友收领略尽,乃携所余七十一人穿山越岭,径指北川。会风雨大作,落石不辍,道路阻塞。薄暮,露宿山林,乞粥荒村。翌日,抵绵阳,十四日饱食于英才。其幼者止五龄,诸生亲友亦多没于此役。世人闻之曰:大爱无爱,为万世师长。
八、陈坚
北川民陈坚,埋于巨石三日未食,日:几欲自绝,然妻女未知存亡,遂自坚待人生之。明日,掘出,未几,殁。闻者无不泣下。
九、张吉万
北川稚童张吉万,年十一,性孤好学,素有大志,父母求食未归,与妹张韩独居,所食皆仰其十指。会城郭倾覆,泥宁难行,吏民皆恐惶无所依,吉独驮韩越岭徒步半日,抵绵阳,安然无恙。国人闻之,赞曰:真伟丈夫也!
十、覃千秋之一
覃千秋,湘人也,天命之年,时于德阳学堂授业,师生百余,桃李天下.震发之时,于纷石崩落之际,舍身以护学生四人,及至众援来救,公已然千古,其遗状若膺之振翼,乃幸四生得脱,众皆掩面而泣.未几,其举九州传闻,民无不叹曰:真万世师表也.
十二、覃千秋之二
塾师谭生,字千秋。值剧震时以身护讲台,四学子因以无恙,然谭生罹难矣。呜呼!其行如其名,足撼千秋!
十三、王龚氏
戊子年丁巳月壬子日未时,西蜀三川大震,瞬时飞沙走石,天崩地裂,河谷阻塞,有北川官办银库塌陷,王龚氏与夫俱埋其中,夫护妻而亡,裂隙狭小,不得脱身,王龚氏伴亡夫于废墟下呼号三日有余,未果。饥喝时自戗其腿饮其血,以维持生命。昏昏中有救援官兵至,求锯自断右胫骨,求剪自割肉筋,仍得以生还。问曰:弱女子何来如此之神勇?答曰:诺夫遗言,育儿成人,未敢自弃性命。呜呼,汉时关公刮骨疗伤留名千古,今王龚氏饮血断腿求生之壮举,古人比之尤不及也!是以列传,以示后人。
十四、义犬之一
汶川七盘沟某生,收寄一犬,名曰:多多。十二日,午寐于馆,犬忽窜匿不宁,吠声不断。斥之,依如故。生妻度其意欲便溺,遂启扉纵之,然盘恒不去,狂吠不止,怪之。少倾,地震,某及妻奔亡于野,遂安。时牧守屠狗防疫,某不忍戮之,藏诸舍,岁余,犬卒,大恸,起冢祭之。
十五、义犬之二
龙门山谢家店子村有老妪曰牟帮礼,年逾古稀,尝养犬自娱.十二日震,湮埋于棚,儿媳自救无果,乃下山乞援,小犬自伏待于旁。十六日九时,兵民忽至,犬吠导人寻迹,老妪遂活。
十六、李某
什邡市红白镇李某,假寐于馆。地震楼塌,扉盖背立仆,辗转仰卧,于穴间探瓶一、纸若干。四日无食,饥甚,以尿溺合碎纸而食之。十七日,掘出,止伤一足,好事者访之,声如洪钟。众人皆喜。
十七、礼让
绵阳汉旺镇,有学痒东汽中学,五月十五十九时,或云:埋童二。兵民趋墟下窥探,止一男一女,微创。男童让,曰:救彼。女童曰:彼创甚,宜先。众泪如雨注,奋然负土,二十二时皆脱.
十八、砖家
有专家云,私塾四大皆空,乃易损之屋然有新闻曰,四川一大侠,修之5所皆在震中蔚然不动,如有天助,众人问之神法侠客曰,无他,但良心尔,一字谓之曰心!
十九、义男
某,今隐其名,其妻殁,不忍妻弃于市,自缚妻于机车,英有记者问之:奈何做此状?答:亡者为大,保其尊也。
呜呼,念其男,与妻识于弱冠,携手人世,女无倾城之貌,男无经国之才,虽无山盟海誓,亦愿长相死守。其男劳作于外,其妻守于内室,人到中年,无他想,惟愿父母大人安康无病,幼子成其诗书。今天灾,亡其一,思昔日,奔劳之际,每至家,见妻儿笑语,辛劳尽去,今宁得往昔之万一?每思至此,不叫人吁天问地?何残忍至斯!!
其像有好事者传于网际,众人云:有情有义真男儿也!!!!
二十、蒋敏
羌女蒋敏,聪慧而窈窕,邻里少年皆好俅之。待及箳,择佳偶,夫乃蜀中太医院当值是也。未几,膝下有女瑞瑞,甚乖觉伶俐,不复其乐融融。
时遇巴蜀大震,其族人十之九殁,惟女与夫独活,悲甚。女剧恸,整日以泪洗面。乃至坊间为灾民施救,日:“余母女或能活,定当被人爱之,此亦然”。
恍惚间误认孩童为己女,惊觉,乃晕厥。有好事者,欲于其人其事而谋利。女无奈,乃入朝谢恩,后隐之。
二十一、可乐男
绵阳汉旺东汽学痒虽处国企遇震未能幸免,亦颓。至五月十五戌时,或云:其下埋童二。兵民乃趋墟下窥探,并掘,许久始闻男女并列其中,受创可。众奋然掘进,然洞小。男童让,曰:救彼。女童曰:彼创甚,宜先。至亥时皆脱,女先跛行出。至男抬出,疾呼:来可乐!继而曰:冰镇之。众闻皆乐,寻之不得,无奈以蒙牛奶授之解渴,然耿耿于怀。
旁有好事记者发文报之,一时引为笑谈,竟造成天涯纷争。始知其名为薛枭,是为记。后,截右肢,遂平。
二十二、白岩松
时国之大殇,举国哀号。有媒者众,共赴险地,唯实而表者先,鞠躬尽瘁,其志国人皆仰止。然,昏昏然不知所急着鲜。以白姓岩松者为首,国人共愤。视性命于草芥,国家之难如此,岩松尚且鼓励涨价,取真景于首冲,搏眼泪尤重于救生命。呜呼,业之德于人之德熟重,不过人心耳!
二十三、王石
世有王石者,其父从王震征新疆,有功,特幸,震以为柳州铁路局长。逮石长,时粤省督以女妻之,得恃父、翁之势,射商贾之利,罔不应手而解,转业房产为职,卒致身家亿万。性喜登山,每出,必耗资万计;偶行小善,必为石铭。复自作传,开文阁,延捉刀,所售房产每多巨幅书其绩,图其影,好名如馨。
国朝五十九年四月初八,蜀中汶川大震,祸及数百里,灾不绝于道,哀鸿遍野,寖数万最,宣告天下,举国悲悼。聿夫庙堂之上,乡野之下者,政要名优,外商内贾,鲜不慷慨解囊,热血赞赈,神州乃隐然而有中兴之象焉。
方斯时也,石曰:赤县广袤,灾故常耳,属徒率不过人捐十缗,逾则为累云云。识者大哗,责之以义,石辩弗利,闭不纳言。四月十二,躬赴川中救灾,倏忽闻诸:石通工部侍郎及蜀臣工,已定善后廙计讫。
君子曰:商贾之道,固属射利,然亦有大义存旃。若夫富豪如香江李氏,台岛王氏,潦倒如街丐残疾,青楼诸女,蔑不踊跃倾赀,以抒国难,拳拳赤忱,罄竹难书。而石前出冷语于公众,后谋私利乎暗室,不亦鄙哉?或刺石曰:顾可越世之峻峰,曾能逾夫汶川一茔邪!道义苟丧且富,是圣人所谓为富不仁也。义者曰:此男尚不及一女也。
二十四、徐女记
熟女徐娜者,乃央视一雏记也。震事初起即外派急赴都江。是日晚央视直播连线,众目睽睽,盼极。答曰:余身在蓉城酒肆。且言之喏喏。董主持催问聚源学痒现场救人状况,情急,竟曰:已毕。大哗,国人皆曰此女可除。
二十五:假捐
是时,贩夫走卒,王公商贾,皆慨然解囊赈灾,钱逾六十亿。岭表惠州中学,意显功德于外,置箱于操场,师长投币,校长倾箱取之,于众前复投之,未几,复取钱币分至诸门生鱼贯而投。一生亲摄迹发于天网,举国哗然而谴之,日:非师之道也。诸师长诡日:未绣影,补之。
二十六、刘汉
刘汉者,四川广汉人也,家累贫,然少有经纬,遂至千万家资之富。其人数有资贫之志,丈夫之行。天朝年间,西川大震,房屋塌者不下千万有间,然唯其所捐之数小学不倒,人或异,诘曰:西川所倒学楼不下万间,何独君所捐助之校独屹哉?对曰:教育者,百年之计,岂可儿戏呼?宁亏我千担,唯不戏教育!闻者皆叹息,或使天下富者皆有此仁者之心,中华岂能不旺呼?
二十七、林若婷
川人林若婷,年芳二十五,慧美绝伦,略知书,早孤。红朝五十七年,流寓鹏城,资斧耗尽,举目无亲,遂堕风尘,至今已三载矣。然心系桑梓,不忘故旧,每逢鳏寡孤独弱小,皆解囊赈之,乃为花魁。
十二日,震,惊闻噩耗,首唱,携众芳捐金百万以存孤弱。时官宦不拔一毛,而鄙之。群女恚愤曰:虽无如是之貌,亦无小宛之才,然爱国之心拳拳,思乡之情戚戚,使王公馋之,必唾其面,以血污其颈。国人闻之皆喟叹!!
二十八、谭利
谭利者,绵州知州也,父母官是也。会汶川大震,绵州波及,北川尤为惨重。然此君数日不见,某日,上抵绵州,力忽现,谄笑之态,昭然天下。有好事者,集各异场和照片数张,均见此君讪笑如花,天下共愤,声讨不决。
天涯网友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况于大震之下,百姓遇难者数万,被埋、失踪者无算,亦非累卵之急,倒悬之危所能尽述,然尤有笑容,其心何在?观利州州官马华述灾情嚎啕之状,孰为爱民,天下共知!
二十九、蒋晓娟
江油女警蒋氏,名晓娟。有儿方六月,尚未断乳。时值巴蜀大震,氏遗儿于家婆,当差于灾民棚帐中。中有襁褓乳儿十数人,或父母双亡,或其母受惊断乳者,因路毁奶粉难觅,饥饿啼哭不止,状甚惨。氏怜之,以己乳乳之,竟达八人之多。旁人赞之,乃曰:人儿亦如我儿尔,不足道哉。
三十、澳洲土著
戊子年四月十六,巨震之后,朝廷颁旨国殇。有无锡崇宁路酒肆,乃碧眼澳洲土著所营也,置禁娱令而不顾,杯瓠交错,恣意欢娱。有义士怒斥之,充耳不闻也。
俄尔,围观者益众,群情汹涌,皆斥其罔顾王法,猪狗不如,几欲殴之。其匿于衙门之内,浆出如股,状若筛糠也。未几,鞠躬致歉。众人恨恨不已散之,盖我中华上国民情,岂容鼠辈小觑焉?
三十一、憨男
五月十九,京城李爷腹中饥饿,寻一店家坐定,点上好牛肉拉面一碗.食之过半,忽闻店外警笛长鸣,知14时28分已至.遂起身扼腕.身侧一市井仍坐吃,山响,似豕拱食.礼毕,李爷怒不可遏,双目圆睁,斥之曰:3分钟不吃饭,能饿死你丫的!市井羞愧无言.李爷转身而去.
三十二、刺史
蜀地强震,牵四面而动八方,陇地以南皆受灾,卒三百余人,灾民食不裹腹,顶不遮瓦.
陇地庙堂之威犹在,官员尽墨镜视察之,媒体仍欢歌乐舞之,镜前不闻灾地凄风苦雨,仅余领导指点江山,至今仍十八万人受困,闻之令人可叹可悲.
三十三、东夷列传
前几日.胡公赴日,是谓"暖春之旅"
大灾时,日朝谓,愿出日队凡数十人来朝,以多奇技故.天朝婉据.乡人多怨.
越三日,天朝诏曰:可.遂赴川.初廿九人,后卅一人.
入川后,言语不通,各司其职,各在其位.未几,用奇器诊出,曰,似有人,遂奋力挖掘,不敢稍怠.过几时辰,人出,然受困以久,缺粮断水,母女同没.日队以色黄者器盛之,覆衣被,人列两队,面向亡者,无语垂首.
自唐以来,天朝与日兄弟之帮也,然至大明,倭寇做乱于沿海,至后清,更有重庆之耻,我朝野官民,皆曰,日人可杀,然灾忽至,日队赴之,民云:专业,可爱也.更有所救人之母泣云:谢.
罗国,原兄弟之帮,现沪盟之友盟也.闻灾至,谴使云,愿援手以帮危难,曰可.
入川后,日夜辛劳,天助救一人,天朝伎赴前影象,有强光夺人之目,罗国一大汉以手蔽,其状怒甚!云罗国语,众人皆瞠目,有同文馆通译曰:初救之人,目已久不见光,乍见强光,易眇.众人叹服.
好事者问:然罗汉所云何事?通译不答,问迫急,曰:同我朝语:滚!!!!
三十四、义犬三
映秀余震,其间一军犬于残骸中见一老朽,兵卒皆不能及,犬自入,余震再袭,犬遭梁压,腹裂肠出。兵见状将犬身拉出,遂锁之咽喉,犬卒,兵泣曰:无力挽之,速卒少苦。
三十五、警犬
京师爱犬者众,亦有豢养德牧者,训之以技,赠与各处搜救缉毒。灾降,京中训犬者是夜集犬,披星而去,赴都江堰,但见断壁残骸间,有犬坚守,此为丧家之犬,坐于瓦砾,守于朽烂,似不知家园不复。京犬搜救于残砖,此犬视之,不动,与食,不食,趋之,不去,一味戍守。京人动容,夜欲收养于近旁,犬不为所动,亦坚守,似待旧主归。
三十六、父母官
天翻地覆,国之大悲怆,上下皆灰,惟一人于众人前后面露喜色,此喜似从心而生,自然外发,满面之春光霞色难掩心中大悦,众人疑之,打探曰:父母官!
三十七、陈坚
北川民陈坚,埋于巨石三日未食,曰:几欲自绝,然妻女未知存亡,遂自坚待人生之。明日,掘出,观之体尤沛。然遇无良妓者,苛其述三日所感以飨之众。坚闻之振,慨而言,未几,力尽,欲救无果,殁。闻者无不泣下。呜呼,妓者猛于震也。
三十八、短信
戌子年丁巳月壬子日,汶川地裂。翌日午,军曹搜救者入北川。立断壁间,觑少妇跪地者,身匍匐,肘支地。以手探之,则殁有时矣。呼其余,无以应者。曹众移,首领忽止,返其所,于妇之身下复探,乃呼:“尚有婴。”曹众返,救之,则卧黄花赤地小被,盖三四月龄,以其母之庇,无损毫发。
随军之医者将察之,被里手机见焉,瞥其屏,有短信曰:“吾宝,尔若活,务记我之爱尔者也。”医之惯见生死者,泪潸然焉。
三十九、陈岩传
陈岩者,绵竹汉旺清平人也,三十九,身长八尺,美风姿,急公好义。少慕张班智勇,尝戍边土蕃,三年乃归,以贩卖为业,往来于川粤间。
震裂,郡守征召义从驰援,岩奋起佐之,慨然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且灾异未灭,何以家为,若不全之,誓不出川。遂携妻共赴国难,十三日,驱车自江都堰直指北川,经绵竹,历汉旺,所战皆克。
时东汽中学悉毁,埋童数百,将士不相统属,张惶不知所措。岩说以忠义,施以恩威,粤军三将校皆受其假节,大战三昼夜,生人数十,岩独活之者六,其姓名咸熟于胸矣。
天下风闻,远慕之,争睹其貌,常为之塞涂。
四十、PP女
某女垂髫,未知何方人氏,蒙学中。会戊子地裂,曰:‘有死而已,吾岂效引颈待戮乎?’遂跃之黄泥中,时处六楼之高也。邀天之幸,小恙。反,径获数师与童焉。后数日,或问之,曰:‘手者,吾不能也;足者,亦不能也;头欤?脑残也。除小PP无他。’时人戏呼之‘PP女’。
闻父鹤归,垂泪成河。既而闻母至,强食,进慰母曰:‘吾未死,何效妇态?’飒飒然有成人之状。或问之,曰:‘网络者,见之多,识之广也,昔大水亦未奈何’。众叹服。
四十一、卜震
地震可卜与否争论久已,今朝西学为体,但凡不合西学之法则者,均斥之以缪论。唐山与汶川强震,事后均云尝有卜之上奏朝廷,言之凿凿,然未曾亲见,不敢尽信。今有善易者,自号龙镇四海,尝于二月间,卜得孟夏国之西南将有地动,时人哂之,今果然,时人神之。地震可测耶,不可测耶,于中学可测,于西学不可测。中学之势已颓,有志之士多感而慨之。
四十二、利杰
荆利杰,豫州武涉人。戊子年四月,川中大震,民死伤数十万计。举国皆撼,朝乃发卒十万援之,杰与之。八日,杰部至绵竹郡武都学塾,观屋舍俱废,生童皆覆于下,乃徒手救之。间逢余震,人皆惊退,杰亦为人所持。杰大恸,伏地泣曰:吾往,死地也,然生童于下,观之而不能多活一人,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国人闻之,不胜唏嘘。兵部以其大勇,嘉三等功。
四十三、母子
是日,兵民于废墟中掘出一母子,母屈体、行跪拜礼,已亡多时;子四月余,为母屈体所护,未损分毫,身裹包被,酣睡绵绵。解被查之,见母留言,曰:汝存,当念吾爱汝。众人视之,无不泪下。
四十四、巨石夫妻
某男,不知何方人也!汶川大震中,遇巨石来袭,奋力挡石以救其妻,然终不逮,夫妇共赴难。后掘出,夫妇紧拥,不可分也!呜呼,真爱如此,夫复何求?观世人铜臭婚姻,鄙甚!
四十五、哑女
汶川地大动,国朝央视赈灾募捐,有邰丽华者,聋哑女也,为残疾人领舞者。残疾人戏班以《千手观音》闻名于世。邰女为代表,捐资百万元。
彼戏班正欲巡演于英伦等十六国,遂加捐此次巡演所得款项百六十万。以己之残而助人之殇,不弈义乎?
四十六、杨云芬
杨云芬者,马县医师也。汶川大震,身陷废墟,救援多日不逮,老人乃呼曰:此处危矣,汝等可自去,勿复顾我!他人尚有待救者,可速往!余人不忍,欲再努力。老人依然吞金,绝众念!其孙悲绝号呼,闻者无不遽然泪下!
四十七、吐哺女差
江油蒋晓娟氏,为府衙刑捕房巡走差使,性却贤良,年方四七余,值产子哺育期。当此地倾之时,毅然奔走救助于废墟残垣之间,尝遇孤弃饿婴,嗷嗷待哺,不忍,皆当下解衣露点哺之,凡八不疲。故好事记者以图文报之,无不引颈侧目,叹曰:真大爱也!
四十八、真丈夫
从者,二人也,相随也。
国朝五十九年四月初八,西南地裂,死难不知凡几。川中某男,匹夫也,妻殁。男恸甚,强掘之,复以麻绳二三,缚于背。时当雨后,妻尸湿秽不堪。不顾,回首语之曰:妻,汝当拥紧可也。绝尘而去。
值英夷记者录之于图,问之,曰:死则死矣,吾未闻蓬头垢面而入殓。遂名传闾巷。
天涯有达人赵公子者,为之泼墨挥毫,沉郁情深。见者无不泪奔,扼腕慨叹:真丈夫也。呜呼,阴阳路隔,千秋一诺,世世生生,相濡以沫。古有尾生抱柱之信,今有匹夫缚尸之义。国朝礼乐渐崩,对此或有得焉。
四十九、借款遗嘱
刘德云,什邡市汉旺镇人。戊子四月初八日与人弈牌,地动遭埋。愈五十时辰获救,体甚虚近昏迷,见己女,忙以目示己左腕,女扑将查之,见书云:吾欠王老大叁千元。次日,醒转,语女曰:吾若不还,腕上之书乃遗嘱焉。有赞曰:真义士也,将死不忘信义二字。
五十、辽女传
震后,举国共哀,哭声遍野.万物无声,众乐尽止.然,北国辽边,一女,甚畜,甚畜!不知谁出,不知谁教,非但不悲不泣,反口出辱言,怪我国府,骂我国民,诌我难伤者,皆因其不得纵乐其J5网游,瞬时,我神州风云突变,人神公愤,诛之声四方骤起,官方即刻擒其备案,令其忏悔,其终悔之,泣声不断,甚哉,甚哉.此视屏辽女终落不耻下场,国人拍手赞好!
回复: 巴蜀八度大震,日泣夜泪,辗转难安。
尝传与世,奈文拙,今得见佳著,释然。
回复:新史记灾异录之四川地震书
戊子四月初八之灾异,余不忍述作者凡十余日。震后不作,查其灾也;灾中不作,观其政也。近则官报云:尸解者迫乎十万,毁伤者三百余千,损金者五千余亿,流离者百万之众。虽然,则恤灾之政堪可旌表,灾后援佑方兴未艾,当是时,忍作是书。
蜀郡之民!春秋秦楚血胤,楚汉刘项逐鼎。白帝托孤,六出祁山无一胜;献忠屠蜀,二湖两广填四川。蜀也不曾负国,天府何曾负君?当此盛世之春,竟蒙千载惨祸!
四月初八,时在丁未,龙门裂隙三百余里,半国巨震三分有余。川东北十余县灭顶,甘陕滇八九地殃及。七百余里岷江之侧须臾破碎,千二百年大禹之乡从兹不存。时当亭午,童生聚读,校舍裂崩,师生殉难。被灾之区,学园崩塌者十之八九,衙署巍然者百中太半。残垣中小手抓天,废墟里童尸相叠。教员谭千秋、袁文婷等舍身护犊,壮烈义举感天动地,然生逃者几希,伏尸者难记。聚源中学变聚魂之校,富新一小竟曝尸之场。蜀郡之殇,实乃孩童之殇;苍天作恶,竟尔童生赴死!震灾之祸列国多有,而以孩童聚死之多者,莫此为甚,莫此为甚!
国相温,闻警飞临。踉跄泥路,拾捡书包纵老泪;指斥援军,庶民厮养尔自决。所到之处,惨烈之状惊国老,每有良言,喑哑其声问庶民。五日后,温相返,未几二度临川,念兹在兹之情,国人铭感焉。
初九始,义师发于东西,援救接踵南北。友邦整队欲来,廷议三日乃决。虽然,则海陆空急急入川,三十省纷纷来援。起死回生于废墟瓦砾,救民倒悬于绝地水火。高天降大勇之兵,岐路来神行之士。川东鼎沸,十万大军无日夜;举国忧焚,百亿善款一朝集。
余震频仍之际,上临北川亲察。俯身面贴悲啼之幼婴,嘉言慰抚三军之再励。
前此,则南美洲秘鲁国竟有国哀之议,万里之邦有隔洋追思之善念,网络之民发国祭悼哀之首倡。乃于灾后头七之日,纳民意,廷议决,国哀三日,降旗追思。六十载国祚,五星之旗初垂降;数十万伤死,一国官民得举哀。当是时也,江河呜咽,警笛彻空,车船啼,人泪噎,半降之旗风中猎,幽冥界里新鬼哭。哀毕有倾,华表之下忽起愤者之啸叫,其情可宥,其辞可叹。
接踵,赈灾善举如潮焉。商贾名流竞相解囊,妇孺乞丐捐金助银。千万之数不足奇,亿万之金慨然捐。台二十余亿愤者咸口,米国五十万刀偏有讥议。颇有愤者嚎于外邦之食所,行恶乞之青皮,出丐帮之绝技,而不知人等行善于先也。虽有司扑拿三五,然尔曹前仆后继,又出逼捐之榜,颇有大贾不堪流言而解囊者再。
论者曰:多难兴邦,蜀难无碍大国之威,大灾收得民心之用。余则谓,不然。国相之题句,意在慰勉,而非以难兴邦;民心之可用,视乎天珍之暴殄与否,恻隐者,善念者,惺惺相惜者,天珍也,而暴殄之辈在在皆是。大难未抒,不可轻言已胜,伤毁未愈,还须病去如丝。
此难不可不记,亦不可多记,值此弭灾续深之际,述作何如起行,同胞还须努力。
诗曰:
从来多难伤国运, 未闻安邦仰灾功。
反侧不消宽严误, 审时度势祸福通。
——是为记。
补1:师说之范公
什邡师古有师范氏美忠,素好言谈,弟子多近,地动公竟弃之奔如脱兔,乃曰:“不舍汝,吾安能速保?”
汶川剧震奇闻异事录
《太史工自序》
新元六十年丁巳月壬子日未时,巴蜀地大动,京畿二十八省皆有感。川中四十四州县悉毁,士民死者逾五万,被创者无算。
当是时,上幸倭国未归,丞相温公将疑卒三万巡都江、德阳,自公以下皆荷瓦砾焉,兵民皆感悦。十六日,上始巡幸诸城,益卒八万助之。十七日,倭国、高丽国、罗刹国遣兵驰援。十九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国殇,半旗鸣笛,默哀三分,禁乐三日。后五日,天下初定。
太史工曰:地动者,天也。救灾者,人也。岂不闻:人定胜天?然灾中尽现世间百态,不可不察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然危难之际,舍身护弱,大爱存焉,故为《杏坛列传第一》。
昔为游侠者,救人于危,振人于困,是为仁;不既信,不倍言,是为义。自新元以来,侠道之不闻久矣,余深恨之。今金陵陈氏等,颇有任侠遗风,遂为《游侠列传第二》。
困厄而不挠,临危而不惧,重情义,守信誉,可谓之大丈夫也,故为《伟丈夫列传第三》。
明大义,识大体,”巾帼可擎半边天”诚不虚也,遂为《列女传第四》。
身为六畜,或忠心护主,或救人于厄,其情可表,故为《义犬列传第五》。
商贾者,贩贵买贱,逐什一之利。然倾身家而济天下者有之,因国难而谋私利者亦有之,上下立分,故为《货殖列传第六》。
灾中多事,或引人莞尔,或令人侧目,故为《滑稽列传第七》。
国者,无常友,但求常利也。朝秦暮楚故不复焉,然诸夷国者,倾力以助者有之,坐壁以观者亦有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故为《诸夷列传第八》。
《杏坛列传第一》
覃千秋,湘人也,天命之年,时于德阳学堂授业,师生百余,桃李天下。震发之时,于纷石崩落之际,舍身以护学生四人,及至众援来救,公已然千古,其遗状若膺之振翼,乃幸四生得脱,众皆掩面而泣。未几,其举九州传闻,民无不叹曰:真万世师表也。
肖晓川者,刘汉希望小学主任也。会地动,将学童四百八十三置平地。少间,亲友收领略尽,乃携所余七十一人穿山越岭,径指北川。会风雨大作,落石不辍,道路阻塞。薄暮,露宿山林,乞粥荒村。翌日,抵绵阳,十四日饱食于英才。其小者止五齿,诸生亲友亦多殁于此役。世人闻之曰:万世师长。
刘汉者,四川广汉人也,家累贫,然少有经纬,遂至千万家资之富。其人数有资贫之志,丈夫之行。会川中大震,房屋塌者不下千万有间,然唯其所捐之数小学不倒,人或异,诘曰:西川所倒学楼不下万间,何独君所捐助之校独屹哉?对曰:教育者,百年之计,岂可儿戏呼?宁亏我千担,唯不戏教育!闻者皆叹息。
袁氏文婷,什邡治下师古学塾启蒙师也。时值大震,馆舍将坠,其下生童俱惴惴无措。婷显巾帼之色,置危亡不顾,往返馆舍内外,置生童安全之所,凡十又三次,全拾叁命也。舍溃,婷终无所出,时二十有六。世人闻之,涕泪咸服,叹曰:巾帼大义,师德昭彰。
《游侠列传第二》
陈氏光标者,静默好读,简衣素食 淮海人士,幼贫,孤,无以立,以茶代酒,以粥代饭,漂母助之学。
长,居金陵,初为文书,后为药学郎。某日,标弃笔,曰:寻章摘句,丈夫不为,去官,乃为土木员外修缮郎。
五月中,川北大震,山河变色,逾两日,饥民百万,亡民十万,时土番方定,大兵陈于疆,川俞节度使李自逡巡不敢进,督抚有司俱游于狮驼国,首辅温自任指挥使 令节度使大军行。 李曰,虎符未至,奈何?
震时,光标于金陵,闻乡报,急,破家。携金百万,裹粮夜驱所重甲车六十骑,昼夜驰两千里于北川,夺尸三百于县学,散金百万于饥民,民少者见之如父,老者见之如子,标见尸身遍野,存者十不及一,吁天长叹,泪如雨奔。时也,节度使援军重机营尚未及。
兰陵异史氏曰:惜乎!此古之孟尝也。昔日燕赵多游侠,江右亦多奇士也,今锦袍玉带 庙堂之上,并川北县尉,人有未死而民盼其速死者,人已死而弹冠庆其忘者,多乎哉!
林浩者,汶川映秀人也,年九岁,入庠就学二载,聪慧果勇冠绝乡里,尝率诸童于旷野陈兵持茅如临敌状,众皆畏服,推为学长,父母珍爱如拱璧。
十二日,地震,馆舍俱毁,同齿死伤什七八。时浩奔廊外不及,断垣踣彼及友者二,友皆昏厥,既而遽起,身载之与师,然头额亦疮。返家,双亲杳无所寻,其秭携三人,渡鸟道诣都江堰取食。
好事者造访,无羞赧之色,言辞清越,若无旁人,世人奇之。
陈岩者,绵竹汉旺清平人也,三十九,身长八尺,美风姿,急公好义。少慕张班智勇,尝戍边土蕃,三年乃归,以贩卖为业,往来于川粤间。
震裂,郡守征召义从驰援,岩奋起佐之,慨然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且灾异未灭,何以家为,若不全之,誓不出川。遂携妻共赴国难,十三日,驱车自江都堰直指北川,经绵竹,历汉旺,所战皆克。
时东汽中学悉毁,埋童数百,将士不相统属,张惶不知所措。岩说以忠义,施以恩威,粤军三将校皆受其假节,大战三昼夜,生人数十,岩独活之者六,其姓名咸熟于胸矣。
天下风闻,远慕之,争睹其貌,常为之塞涂。
徽人刘氏四兄弟者,兆水兆本兆安也。世居怀远县马城镇也,幼聪慧兄弟和睦。闻川震心痛之,共乡人议曰,国难之,我等虽布衣皆应共扛之。遂聚志坚体强之乡人一十一,挟月余之粮费数拾万金驾华东少有之巨械,日夜兼程。首日便通进陈家坝及北川之路。世人记之。
《伟丈夫列传第三》
北川稚童张吉万,年十一,性孤好学,素有大志,父母求食未归,与妹张韩独居,所食皆仰其十指。会城郭倾覆,泥宁难行,吏民皆恐惶无所依,吉独驮韩越岭徒步半日,抵绵阳,安然无恙。国人闻之,赞曰:真伟丈夫也!
北川民陈坚,埋于巨石三日未食,曰:几欲自绝,然妻女未知存亡,遂自坚待人生之。明日,掘出,观之体尤沛。然遇无良妓者,苛其述三日所感以飨之众。坚闻之振,慨而言,未几,力尽,欲救无果,殁。闻者无不泣下。
川中某男,匹夫也,妻殁。男恸甚,强掘之,复以麻绳二三,缚于背。时当雨后,妻尸湿秽不堪。不顾,回首语之曰:妻,汝当拥紧可也。绝尘而去。
值英夷记者影于形,问之,对曰:死则死矣,吾未闻蓬头垢面而入殓者也。遂名传闾巷。
天涯有达人赵公子者,为之泼墨挥毫,沉郁情深。见者无不泪奔,扼腕慨叹:真丈夫也。呜呼,阴阳路隔,千秋一诺,世世生生,相濡以沫。古有尾生抱柱之信,今有匹夫缚尸之义。国朝礼乐渐崩,对此或有得焉。
荆利杰,豫州武涉人。戊子年四月,川中大震,民死伤数十万计。举国皆撼,朝乃发卒十万援之,杰与之。八日,杰部至绵竹郡武都学塾,观屋舍俱废,生童皆覆于下,乃徒手救之。间逢余震,人皆惊退,杰亦为人所持。杰大恸,伏地泣曰:吾往,死地也,然生童于下,观之而不能多活一人,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国人闻之,不胜唏嘘。
郎铮者,北川治下士曹参军子也。值大震,铮湮于墟下。逾时辰有五,为援卒救之,置诸担架。时铮血面残臂,然目光如炬,淡定自若,示卒以队礼。其志之坚,观者涕服。嗟夫,以三岁之弱童,面地裂之大变,淡定如斯,孰几人可为?奇哉,壮哉。
成君平刚,北川良医也。赤朝六十年四月初八日未时二刻,黄龙发威,丘峦崩摧,县之医院遂成齑粉,墟下死者逾五百人,医者无一得脱。成君当值方归,赖房坚幸免,然弱子等十二亲属罹难。君脱身之时,即率众施救,数日不息,直至兵卒数万开进。君护灾民入绵阳,以一己之力尽一院之责。君曰:”我虽灾民,然亦医者,吾职所系,一肩肩之!”异史欲氏曰:天地之变,动摇山岳,君临事不苟,忍丧子失亲之痛,率众施为,奋一己之力,肩医者之责,闻者钦之。有此君者,我中华医德不泯矣!
刘德云,什邡市汉旺镇人。戊子四月初八日与人弈牌,地动遭埋。愈五十时辰获救,体甚虚近昏迷,见己女,忙以目示己左腕,女扑将查之,见书云:吾欠王老大叁千元。次日,醒转,语女曰:吾若不还,腕上之书乃遗嘱焉。有赞曰:真义士也,将死不忘信义二字。
金陵江宁区,某丐,年逾花甲,破衣蔽履,乞食为业。十六日,官募捐于道,丐捐金五元;十五时,复投之百元。自谓曰:羞散币,至钱庄兑大钞捐之。询其姓名籍贯,弗言飘然而逝。
某丐,不知何许人,也未详其姓字,年约弱冠,枯发瘦削,以手臀交错而行,日乞于市。是时,蕃禺华乐街善者募捐于道,丐进于箱台前曰:余捐币。善者置箱于地,取钵内碎银投之,少间,又曰:尚有余钱。遂探胸囊取储银复投之。众嘘叹不已。
《列女传第四》(不是烈女传哦)
羌女蒋敏,聪慧而窈窕,邻里少年皆好俅之。待及箳,择佳偶,夫乃蜀中太医院当值是也。未几,膝下有女瑞瑞,甚乖觉伶俐,不复其乐融融。
时遇巴蜀大震,其族人十之九殁,惟女与夫独活,悲甚。女劇慟,整日以泪洗面。乃至坊间为灾民施救,日:”余母女或能活,定当被人爱之,此亦然”。
恍惚间误认孩童为己女,惊觉,乃晕厥。有好事者,欲于其人其事而谋利。女无奈,乃入朝谢恩,后隐之。
川人林若婷,年芳二十五,慧美绝伦,略知书,早孤。红朝五十七年,流寓鹏城,资斧告罄,举目无亲,遂坠风尘,至今已三载矣。然心系桑梓,不忘故旧,每逢鳏寡孤独弱小,皆解囊赈之,乃为花魁。
十二日,震,惊闻噩耗,首唱,婷携众芳捐金百万以存孤弱。时公聊官宦不拔一毛而鄙之,仕女名流巨贾赠纤毫而称誉过之。群女恚愤不平,乃上书悬于网络,曰:倾私囊非欲邀功显名于世,发乎戚戚思乡之情,止乎拳拳爱国之意,然其党朋厚彼薄此,重权贵而轻黔黎,外示济民救国之心,内逞沽名钓誉之实,治国当以公示天下,故不顾陋质,书以争之。
国人闻之节击喟叹,若婷秭妹者八,林若婷、马丽娟、江莉莉、李红绢、程小丽、赵兰香、万琴、李婷是也,谨记之以永传。
时有北川官办银库塌陷,王龚氏与夫俱埋其中,夫护妻而亡,裂隙狭小,不得脱身,王龚氏伴亡夫于废墟下呼号三日有余,未果。饥喝时自戗其腿饮其血,以维持生命。昏昏中有救援官兵至,求锯自断右胫骨,求剪自割肉筋,仍得以生还。问曰:弱女子何来如此之神勇?答曰:诺夫遗言,育儿成人,未敢自弃性命。呜呼,汉时关公刮骨疗伤留名千古,今王龚氏饮血断腿求生之壮举,古人比之尤不及也!
军曹搜救者入北川。立断壁间,覷少妇跪地者,身匍匐,肘支地。以手探之,则殁有时矣。呼其余,无以应者。曹众移,首领忽止,返其所,于妇之身下复探,乃呼:”尚有婴。”曹众返,救之,则卧黄花赤地小被,盖三四月龄,以其母之庇,无损毫发。
随军之医者将察之,被里手机见焉,瞥其屏,有短信曰:”吾宝,尔若活,务记我之爱尔者也。”医之惯见生死者,泪潸然焉。
某女垂髫,未知何方人氏,蒙学中。会戊子地裂,曰:‘有死而已,吾岂效引颈待戮乎?’遂跃之黄泥中,时处六楼之高也。邀天之幸,小恙。反,径获数师与童焉。后数日,或问之,曰:‘手者,吾不能也;足者,亦不能也;头欤?脑残也。除小PP无他。’时人戏呼之‘PP女’。
闻父鹤归,垂泪成河。既而闻母至,强食,进慰母曰:‘吾未死,何效妇态?’飒飒然有成人之状。或问之,曰:‘网络者,见之多,识之广也,昔大水亦未奈何’。众叹服。
杨云芬者,马县医师也。汶川大震,身陷废墟,救援多日不逮,老人乃呼曰:此处危矣,汝等可自去,勿复顾我!他人尚有待救者,可速往!余人不忍,欲再努力。老人依然吞金,绝众念!其孙悲绝号呼,闻者无不遽然泪下!
江油蒋晓娟氏,为府衙刑捕房巡走差使,性却贤良,年方四七余,值产子哺育期。当此地倾之时,毅然奔走救助于废墟残垣之间,尝遇孤弃饿婴,嗷嗷待哺,不忍,皆当下解衣露点哺之,凡八不疲。故好事记者以图文报之,无不引颈侧目,叹曰:真大爱也!
邱媛媛,江左建康人,龙骑校尉饶新之未婚妻也。初,拟四月十二日,大宴宾朋,行夫妻百年好合之礼。然,捌日,蜀中大震,朝发卒十万援之,校尉新随之。十二日,媛乃一人,宴宾朋,行大婚,并捐金贰万以助川中。众皆感悦。嗟叹,昔者杜工部,撰新婚别,诉别离之苦,控兵难之罪;今之新婚别,彰儿女情长,显春秋大义。古今之别,明也。
王红英,播州遵义府之苗女也,孕,善苗医,治骨一方犹验。
震,负笈自徐州抵绵阳,一丁踝疾苦甚,女取数株嚼而缚之,翌日,健步若飞。时骨折者众,英乃设馆延医,愈者日以数十计,授钱,却之,众以为神。
袁氏文婷,语在《杏坛列传》中。
《义犬列传第五》
汶川七盘沟某生,收寄一犬,名曰:多多。十二日,午寐于馆,犬忽窜匿不宁,吠声不断。斥之,依如故。生妻自度其意:解屎尿,遂启扉纵之,然盘恒不去,狂吠不止,怪之。少倾,地震,某及妻奔亡于野,遂安。时牧守屠狗防疫,某不忍戮之,藏诸舍,岁余,犬卒,大恸,起冢祭之。
龙门山谢家店子村有老妪曰牟帮礼,年逾古稀,尝养犬自娱。十二日震,湮埋于棚,儿媳自救无果,乃下山乞援,小犬自伏待于旁。十六日九时,兵民忽至,犬吠导人寻迹,老妪遂活。
映秀余震,其间一军犬于残骸中见一老朽,兵卒皆不能及,犬自入,余震再袭,犬遭梁压,肚腹烂而肠出。兵见状将犬身拉出,遂锁之咽喉,犬卒,兵泣曰:无力挽之,速卒少苦。
京师爱犬者众,亦有豢养德牧者,训之以技,赠与各处搜救缉毒。灾降,京中训犬者是夜集犬,披星而去,赴都江堰,但见断壁残骸间,有犬坚守,此为丧家之犬,坐于瓦砾,守于朽烂,似不知家园不复。京犬搜救于残砖,此犬视之,不动,与食,不食,趋之,不去,一味戍守。京人动容,夜欲收养于近旁,犬不为所动,亦坚守,似待旧主归。
王友琼者,彭州之老妪也,年六旬,崇佛。一夕,独往九峰山还愿,宿梵舍旬日,地震,奔外不及,石流裹至牡丹坪,而巨石覆焉。薄暮,二小犬忽至,立前目视不复行,老妪大惧。少间,俱进,一舐其干唇,一净其血污,逡巡数日不去,或添其手颊,或哀嚎作召人状。山僧告之以情,兵民循声大索,妪乃得脱,计不食者八日。寻之,空山疏林,已杳矣。
《货殖列传第六》
张公祥青,畿辅唐山人也。吾朝廿七年,唐山地大动,青父母俱亡,是以捌岁而孤。青少有大志,更兼陶朱之材,十数年间,兢兢不辍,由走贩而成荣程巨贾。会蜀中大震,青甚痛之,着帐下司马千万助之,复携夫人资贰千万;后朝宴之上,追资亿巨。国人赞之。人言,商者,利也,而青之义举,谬此言也。
王石者,或言其安徽人也,其籍不可考。或传其父从定西侯震征新疆,有功,后为柳州转运使,中年得石,极宠之。及石长,有大志,狼行鹘顾,时人异之,昔粤省某督以女妻之。石倚父翁之名,周旋商贾,无不得心应手,后以房产为业,竟致富可敌国。石好登山,每出,必耗资百万,尽兴而止。其人又好自传,开博客,书其事,图其影,以为宣传,纵行小善,必勒石以记,其好名如斯。好事者奉为偶像,附于其门下者多矣。
会蜀郡汶川地大动,山崩河堰,祸及数百里,县镇至有顷刻夷为平地者,开国以来灾害之惨烈,无过于此。自是,举国皆惊,官商军民冒死往救者以百万计。富商巨贾,贩夫走卒,无不慷慨解囊,倾力以助。几数日,举国捐助愈六十亿,其间侠义之事不胜枚举,殊可叹也,中华重现复兴之象焉。
石迫其势,痛捐二百万文以为赈,又厌善捐者过其右,乃言于众曰:”灾者,常态也,我尝语仆从,人捐十文可也,多捐则负担重矣。”闻者哗然,或责以义,石强辩于其博客,不逞,遂闭其言路,不纳众人。舆论一时汹汹,至有嗤石为“王十”者。
四月十二日,上赴蜀中抚慰,民心大定,举国抗灾,同心如鉄。上与中书令共商赈灾及重建事,语及灾民,心甚戚戚焉。忽有闻,石已通工部侍郎及蜀郡工部咨事等,言谈间,隐然已定其灾后商计矣。
太史工曰:商贾之道,固有无利不起,亦有道义存焉。富而忘义,是为富不仁也。当世富豪如和黄李氏,台塑王氏,江苏陈氏者,无不倾囊以救国难,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不亦宜乎?石暴富于先,吝捐于后,冒言于众,谋私于暗,不亦鄙乎。或讽石曰:公遍越世之绝岭,可越汶川一坆乎?
《滑稽列传第七》
绵阳汉旺东汽学痒虽处国企遇震未能幸免,亦颓。至五月十五戌时,或云:其下埋童二。兵民乃趋墟下窥探,并掘,许久始闻男女并列其中,受创可。众奋然掘进,然洞小。男童让,曰:救彼。女童曰:彼创甚,宜先。至亥时皆脱,女先跛行出。至男抬出,疾呼:来可乐!继而曰:冰镇之。众闻皆乐,寻之不得,无奈以蒙牛奶授之解渴,然耿耿于怀。
旁有好事记者发文报之,一时引为笑谈,竟造成天涯纷争。始知其名为薛枭,是为记。
什邡市红白镇李某,假寐于馆。地震楼塌,扉盖背立仆,辗转仰卧,于穴间探瓶一、纸若干。四日无食,饥甚,以尿溺合碎纸而食之。十七日,掘出,止伤一足,好事者访之,声如洪钟。众人皆喜。
谭利者,绵州知州也,父母官是也。会汶川大震,绵州波及,北川尤为惨重。然此君数日不见,某日,上抵绵州,力忽现,谄笑之态,昭然天下。有好事者,集各异场和照片数张,均见此君讪笑如花,天下共愤,声讨不决。
天涯网友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况于大震之下,百姓遇难者数万,被埋、失踪者无算,亦非累卵之急,倒悬之危所能尽述,然尤有笑容,其心何在?观利州州官马华述灾情嚎啕之状,孰为爱民,天下共知!
张书记者,北川县政法委书记也,乡梓年岁无考。属副七品,虽轻,亦掌一县生杀,县偏官少,平民路遇无不惶恐避让。六十年蜀烈震,屋覆不得出,同埋者数人。惶恐间,闻官兵脚步声,急呼:救吾,吾乃张书记。官兵惊诧,但闻瓦砾下有声,莫不施救尔,以缓急难易论,不以官职论也。其上司,谭力,绵阳书记,民悬壶不知悲,仍谈笑风生。真乃上下一也。
是时北川学堂大厦倾覆,埋童无数。有二童生同压一处,一烈一厭。五月十三日始有兵甲进援,烈者望影疾呼:救我,吾乃头名,他日乡试定考军校报之!至近,乃见为武警,遂曰:救我,吾定考警校图报!于是,救之脱出。旁厭者恹恹无言,无人援手,终不救而丧,呜呼哀哉。
山东莒县民刘中明,稼穑为业,力能举鼎,以仁孝闻乡里。惊闻蜀震,集乡民十人谋曰:入川,尽微薄之力。乃于车尾书云 :山东莒县农民救灾志愿者。十四日,赍粮驾车奔川东,或曰:以三轮敝车救民于倒悬不也谬乎,大书非救民,实欲免税尔,中明不顾而去。
三日遂至广元,历绵阳,过安县,建营搭蓬无数,装卸粮资不可秤量,兵民咸称誉之。某日,天涯研诘之,对曰:无他,唯有力,返乡欲州官免车税耶。
是时,贩夫走卒,王公商贾,皆慨然解囊赈灾,钱逾六十亿。岭表惠州中学,意显功德于外,置箱于操场,师长投币,校长倾箱取之,于众前复投之,未几,复取钱币分至诸门生鱼贯而投。一生亲摄迹发于天网,举国哗然而谴之,日:非师之道也。诸师长诡日:未绣影,补之。
汶川事发,dz局事前无报,诸公畏诛,自寻避罪之策,遂遣副局座张宏卫宣言曰:震乃天灾,世界难题,概莫能测也。时ao_yun将近,恐误外蕃来朝,欲媚上,继曰:据测,京畿无震。有好事者网络诘问:震不能测无震何能?民闻之,皆笑,嗤之以鼻。
有专家云,私塾四大皆空,乃易损之屋然有新闻曰,四川一大侠,修之5所皆在震中蔚然不动,如有天助,众人问之神法侠客曰,无他,但良心尔,一字谓之曰心!
熟女徐娜者,乃央视一雏记也。震事初起即外派急赴都江。是日晚央视直播连线,众目睽睽,盼极。答曰:余身在蓉城酒肆。且言之喏喏。董主持催问聚源学痒现场救人状况,情急,竟曰:已毕。大哗,国人皆曰此女可除。
蜀中震,上谕国丧三日,停娱乐事。辽郡有80后女高氏,常沉溺网游,此时无以聊赖,迁怒国丧,谩骂灾民,极尽怨毒之言,复录传视频于网上。国人阅者皆悲怒声讨不绝,然疑者亦众,皆言人无可一耻至斯,概有指使者。辽郡捕闻报而收之。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奈何此女禽兽心肠甚矣。以法则之,其罪轻,以理责之,其孽重。又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天下为父为师者,当以此为戒,慎之。
《诸夷列传第八》
倭国者,或曰扶桑,岛国也,居蓬莱以东。其民自名日本,盖日出之处云云。自李唐以来,天朝与倭兄弟之帮也。然至明清,倭寇数扰中华,以至于满洲南京之耻。自此,龃龉存焉,以至于新元。
会川中地动,上幸倭国,其酋请曰:国有救灾队,多奇技,愿遣之以助震旦。天朝以故婉据之,国人多有怨者。越三日,时局渐朗。倭酋复请之。制曰:可。遂赴川中,初廿九人,后卅一人。然言语不通,水土不同,加之诸县房屋倾颓者十八九,倭人之奇技实难施展。止掘得一母女,然受困以久,母女皆殁。倭人未尝不扼腕叹息。数日,倭人返焉,盖因于事终无所助矣。或曰,一倭人以灾中无所为故,终身不复入救灾队矣,国人闻之,多有嗟叹。
高丽者,或曰新罗,地在辽东以东,号为三千里。初,天朝数征高丽,自隋唐以至明清,高丽皆为属国。至清末,倭国侵高丽,清庭驰援,不济,高丽遂入倭国,数年后竟至于满洲。新元初年,高丽内乱,遂分为南北二国,曰:朝鲜,韩国。韩国者,实化外之国也,其俗修面染发,与中土异。其民善篡改历史,剽窃他国,以 YY冠于天下。
适逢川中地动,男蛮北狄多有驰援者,独韩民弹冠相庆,更有恶毒诅咒之甚者。国人愤然。
嗟乎,尺寸弹丸之国,兴亡悉假于外族,尚不自知,其安能久长耶?
罗刹国,地在中土以北,其地极广,至于欧罗巴。
初,罗刹国大破德意志国,遂联合十四国,号苏联,为大国。尝与天朝约为兄弟,厚币以济中国,国人多感其德,号为:老大哥。后因故反目。新元四十三年,苏联解体,罗刹国遂不复昔之强盛矣。
新元六十年,罗刹国闻灾降于天朝,先以飞机载物数至成都,以助天朝。更遣使云:愿遣甲士以为先部。制曰:可。
及入川,乃同心救灾,奋力活得一人。当是时,天朝伎赴前影象,强光眩目,罗刹国一大汉以手蔽伤者眼,瞋目以罗刹语怒斥伎者,旁人皆惊。适逢通译在侧,曰:初救之人,目不见光久矣,乍曝与强光,眇矣。众人叹服。
有好事者问通译曰:然罗刹人所云何事?通译不答。复求之,对曰:滚!。
2009年4月8日星期三
汶川剧震奇闻异事录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