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4日星期二

奥林巴斯E300应用集锦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我决定再开一个主题,把我在两个贴图俱乐部里面积累的资料在这里陆续贴出来,这些东西我是以一个标准菜鸟的标准积累的,只希望给象我这样的等初级爱好者一个捷径,不用再一页一页的去翻了,而我会把这项工作完成到底!

1. 粗略地总结出一点,调整LCD的亮度与电脑上的差不多(我是将LCD的亮度减3),至于LCD显示偏黄就没法调整了,这有些烦,就象以前的2100一样。调整LCD的亮暗就是在"设置2"菜单中的第二屏的第一项

2. 刚才看到别人说E300能把黑包拍成红色的,说明它的色彩偏红,我也试了一下,在低速快门有过暴的时候的确是,但只要改为M挡适当提高快门,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不用开闪光灯也行,色彩还原很准确的!

3. 我的相机后面的显示屏和目镜都满是油腻和指印了,各位是怎么清洁的?给指点一下,酒精是不能用的吧?用眼镜布擦一下就可以了。也可以用手机贴膜

4. 抖落的灰尘可吸附于位于CCD周围的三个尘埃搜集部中的任何一个。使用的材料是经严格的加速老化测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所以使用者不做任何保养维护也没任何问题。

5. 要升级必须装OMaster,连上internet,选update camera即可。升级还是有一定风险的,要保证电池电力充足,电脑系统无毒,稳定。

6. 把studio变成中文的1、运行regedit;2、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OLYMPUS\OLYMPUS Studio 1],右面有个LANG,双击它,把LANG的值从ENU改成CHS; 3、重起STUDIO就可以了

7. 如果你不想拍了之后自动回放,在菜单里将“记录浏览”关闭即可。“INFO”按钮是控制显示拍摄信息的开关。

8. E-300的套头是58mm口径,E-300套装的标配镜头14-45mm /f3.5-5.6,与相机配合后的实际焦距为28-90,是一支典型的标准变焦镜头。

9. 由于4/3系统的感光元件尺寸特点,最终的成像焦距会有2倍的放大倍率,因此所有镜头焦距都需乘2后才会得到实际焦距。

10. 影室里都用ISO100、F8的最佳光圈拍摄。对E-300来说是扬长避短了。

11. SO我从来不用auto的,根据快门调节ISO?你试试S档行不行?这个不是问题,看光圈开到最大快门还不够高的话就加一级ISO吧。

12. 为了追求最准确的白平衡,我现在都是手工设置白平衡的。户外就设置成5300K,在LCD上看是有点偏黄,在显示器上没问题。用raw格式最好了,就不存在白平衡

13. 不准的问题了,我全部是RAW拍摄的。另外,曝光准确的话白平衡才准确,欠曝或过曝的太多就有可能白平衡失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E-300的任何白平衡设置都

14. 可进行15级的补偿,包括auto。如果觉得暖了或冷了,就进行一点微调好了,当然这个也可以在RAW编辑里进行。

15. 饱和度那些我全部默认,关于olympus studio没有单通道饱和度调节,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从RAW的原理上讲,这个功能不属于RAW编辑,实际这是PS的工作。

16. USM锐化?手抖的就锐一下,没手震的从不锐化,那种图乍一看讨人喜欢,单很容易就看的不舒服了。

17. 很简单啊,A模式,光圈缩到F22,对着白纸拍,让白纸充满整个镜头视野!多开关几次机器,再试拍一张.如果灰尘还在原处,只好清洁了.你的图如果是原图缩小,那灰尘也太大了点,找一找前面拍过的PP,如果也有,说明是出厂时没弄干净.送售后方便的,最后送售后.

18. 我感觉CS虽然比较快,但是处理图象的效果不及OLYMPUS STUDIO(需要使用STUDIO中的"RAW显像设定"里边的"高功能"来处理图象).特别是在细节方面,STUDIO强许多.

19. 用JPG拍摄最好用1/2.7的压缩比,我一般用1600*1200的SQ。另,套头的抗眩光性应该不如14-54,遮光罩应该常挂上的。但该套头应付一般风景没问题的。

20. 一般而言,俺用光圈优先比较多。一些情况下全部手动。片子糊跟压缩格式没有关系,只跟手抖,对焦有关系,紫边跟镜头关系比较大,但是e300的紫边应该只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才严重,不知道为什么楼下的兄弟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单反和一般dc,对于照片的质量上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各人的技术。用一般dc未必就不会出好片子。用单反也未必就能出好片子。越是用单反,就越要讲技术,从构思(主题),构图,曝光,包括后期调整,要干的事情太多了

21. 不管你用什么模式,摄影无非光圈、快门。任何时候都要盯着快门速度,手持至少1/80秒以上(因人而异),否则就手抖胡了。我是99%光圈优先。拍风景时注意焦点,一定要把焦点对到远处去。否则景深不够、储存的话,我是全部RAW。用JPEG的话,用1/2.7的压缩率比较好。JPEG压缩的是色彩如果不需要大分辨率的PP,分辨率可以设小点没关系。

22. 学习总结zhiyuzhi的鸟类图片拍摄技法:1、大光圈:f4,f4.5,或者f2 (虚化背景,E300机身+至少50-200的大炮)2、快速曝光:1/1000秒,1/1250秒 (减少手持抖动的影响)3、高ISO值:至少400 (快速感光,否则就糊了)4、精准聚焦 (否则至少图像就不锐利了)5、拍摄时间为阳光明亮、空气洁净的正午前后。6、熟练的软件应用:PS和OLYMPUS STUDIO1.2 (大小合适、图文并茂)

23. E-300 PP偏黄(也就是偏暖色调)的问题一直在争论。我在显示器色温6500K、9300K下看都存在这个问题。这是个事实,我们要承认。不过偏黄大多都是在自动白平衡下出现的(自动白平衡不准的不讨论,哈哈)。这个帖子里朋友们的PP和我看的很多资料都印证了这一点。不过很多资料上也都提到不清楚是O家机器的白平衡出了问题还是图像处理出了问题。在我看来,O家的E-1也有偏黄趋势,我自己使用的C-2100 UZ 也有偏黄的趋势,不过2100偏黄比E-300 E-1轻微很多。所以我猜测PP 偏黄(偏暖)是O家图像处理风格的问题。但是很多资料上也提到,PP偏黄可以用手动白平衡轻易解决。所以PP偏黄对象E-300 E-1这样具有强大白平衡调整功能的机器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大问题,而我的2100只有自动、预置白平衡,要调也只能在PS中进行。看来以后O家E系统用家灰板是必备物品了。不过也好,起码可以养成良好的色彩习惯,培育良好的色彩意识。

24.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ESP测光要好得多。我是这样作的:将默认测光设为ESP,将AEL设为点测,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来回切换。按下景深OK键,用不同的光圈试一下是可以直接看到景深的变化的.使用自动对焦并半按快门锁定聚焦后,不能使用变焦重新进行构图的使用连续自动对焦,变焦重新进行构图时,会马上追踪对焦的。我建议你如果再碰到画面中有很亮的光线的时候,使用中央平均测光。这样就可以避免曝光不足了。

25. 有新色友不解于E-300的“一拍三张”功能,其实这是E-300的白平衡不同值的三张(白平衡包围),并不是自动曝光的三张,那自动曝光补偿如何实现的呢?设置好曝光步长以后请连续按3次快门,这十分重要!为什么?对于严肃的色友,面对所有的DSLR的CCD宽容度不够的不争事实,不得不在后期PS上寻求最大宽容度的实现,就靠这个“自动曝光补偿”,可确保机位不变的情况下,对几乎是同一景物进行连拍3张,然后在PS中取长补短,实现黑白胶片9档光圈的宽容度(例如,可兼顾逆光下的人脸和高亮背景同样清晰)。实现这一功能需要相应的数码单反软件(目前PS也行),如果数码单反能在软件上轻易实现黑白胶片的9档光圈宽容度,同时另一方面,其解析像素不断向胶片的3500-5000万提高,那么胶片单反就可以真正送进历史博物馆了,胶片单反才能被最终的数码单反所取代!就像钢笔取代毛笔一样,毛笔不有什么错,时代进步了,试问现在谁还用毛笔办公呢?

26. 重大发现:E300的高iso表现绝对没有那么差!只要运用适当,1600度仍然具有实用性,使用高iso注意要领:1、使用raw格式2、适当过曝0.3或0.7ev3、使用studio 1.2 HF模式,去伪色和降噪开到最大。

27. 关于文件名说明书上有介绍,好像是这样:E300照片编号的解释Pmdd0000.jpg P-----色彩空间:P为sRGB,_为Adobe RGB m-----月:10、11、12月分别用A、B、C表示 dd----日 0000--文件名计数,满9999后重新返回到0001计数,但会以1的增量创建新的文件夹

28. Olympus Studio不用破解,只用修改注册表。.先删除0STUDIO1.0,重启计算机。2.再删除0STUDIO1.2,重启计算机。3.删除{\HKEY_LOCAL_MACHINE\SOFEWARE\Classes\CLSID\{C7858E3A-E1D9-42FB-B853-60D7E0E14472}\RegistrationID}中的 “{C7858E3A-E1D9-42FB-B853-60D7E0E14472}\RegistrationID}” 4.在安装新的 0STUDIO1.2,再次重复3.的操作 5.运行0STUDIO1.2

29. 又发现一个改白平衡的方法,菜单中有白平衡补偿的,只要在auto档中调高4,5档一般就不偏红了!

30. TTL=Through The Len

31. 对于E300开降噪会“占用”存储卡空间百思不得其解。说两句我的体会:1、自定义白平衡用品客薯片的盖子效果不错,这样JPG直出就方便多了(这一阵子子都在研究白平衡问题);2、E300的降噪,和Studio里面的降噪是不一样的,Studio里面的降噪类似Neat Image,会丢失细节的,不过程度少很多。E300自身的降噪只能滤除亮度很大的杂色点,只有拍夜景的时候有用。3、灰阶用亮键可以改进反差很大的时候暗部的亮度,如果用A,快门时间会改变很大,有些类似曝光补偿,但是用M档的时候,亮度也会有轻微的变化,具体如何使用,我还在研究中。

32. 关于数码相机的白平衡:1、使用RAW格式可以完全忽略拍摄时的白平衡设置2、如果嫌RAW麻烦用JPEG的话,可以随身带一块灰卡,或者白纸、黑纸都行。到一个新的环境就“触发式白平衡”一次,可以得到很准确的色彩还原。3、如果这都嫌麻烦的话,就使用预置的白平衡,也可以得到准确的色彩还原。4、如果还嫌麻烦,就自动白平衡吧,后期如果有偏色的PP,就照上面的方法调一下即可5、如果上面的4种办法还是怕麻烦的话,把你手里的相机扔了吧 ,知不知道,数码在这点上不知道比胶片先进了多少倍。

33. 我现在用更简单的办法,在菜单设置里将“自定义白平衡”设为"ok"键,到了要拍摄的地点用品克薯片盖盖住镜头,按两下“ok”键就行啦,不需要每次都到菜单里调出来。

34. 有很多人用那个OLYMPUS STUDIO吧?估计大家都是用的试用版,每次起动都有那个讨厌的DEMO版提示,而且过了一个月就不能用,自己做了个破解,去除时间限制和起动时的NAG窗口,在这里下载(注意是1.2版本的,把包里的两个文件覆盖到安装目录):http://218.1.119.206/files/olymstudio.zip再有,安装完了软件界面应该是英文的吧?其实STUDIO本身是支持多语言包括简体中文的,小日本的安装程序做的有问题,改为中文版本的方法如下:1、运行regedit;2、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OLYMPUS\OLYMPUS Studio 1],右面有个LANG,双击它,把LANG的值从ENU改成CHS;3、重起STUDIO就可以了
35. 套头+ex-25, 50mm2.0,50mm2.0+ex-25, 14-54+ex-25都测试过,结果是放大倍率50mm2.0+ex-25>套头+ex-25>14-54+ex-25>50mm2.0,而且套头+ex-25的af速度比14-54mm+ex-25要快得多,后者af很难对上焦

36. E300套头上有两个可旋转的环,靠近机身的是调整焦距的,而远端的可旋转的环是做什么用的?怎么不其作用呢?远端的环是手动对焦环,只有AF方式调节到“MF”或者“S-AF+MF”的时候,才起作用。确切一点说,前端转环是聚焦之用。手动的时候必须。

37. 请问olympus studio里面的降噪和伪色控制,应该如何设置为好?一般去伪色我开到最大,降噪分情况,人像开大点,比如4,5的样子,风景和静物可以开小点,1,2的样子,降噪开太大会丢细节!

38. 当使用ESP测光,而画面中间是强光时,总是导致严重的曝光不足。

39. 1.21版的studio就是好用,图像编辑里的失真校正建议大家都用一下,尤其拍建筑,即使用套头拍广角,也可以校正,另外最后一项自动色调修正功能很好,发现许多暗部细节都隐藏了,修正以后图面会更丰富.

40. 火柴那张是闪光拍的,手动离机闪光。背景是一张黑色的鼠标垫。先把火柴摆好设好拍摄参数(脚架拍摄),之后用打火机点燃火柴,拍摄。由于背景离火柴很远,闪光指数调的很小,所以背景是黑的。火柴的拍摄参数:M挡,1/160秒,F10。在手动闪光模式下,主要是光圈影响曝光量,经几次试验后得到这个值。

41. 景深预览,在菜单里将OK按钮设置成“预览”,取景时按OK就可以把光圈收到设置光圈进行景深预视。

42. 我拍的是raw格式,哪有什么所谓的调整前的色彩。在ACR中把Contrast原来默认的25改为35,把Saturation原来默认的0改为30,其他选项默认,convert以后就这颜色。

43. 想知道ACR里的数值跟PS里的数值是等同的吧?绝对不等同!在PS里地调整是对已经生成的像素进行运算,每一次运算就是一次损失;而在ACR里地调整应该有一部分也是对interpolation以后的数据进行运算,而其它是直接对源亮度值进行运算的。我现在还想不出用怎么样的方式能够表达出来让你明白,或者简单的说,在ACR里想要把一张拍得好的片子调“坏”是难得很的,而在PS里想要把一张拍得好的片子调“坏”却是容易得很的(你试一下把对比度、饱和度随便拉一下就知道了)。也就是说直接拍jpg然后在PS里面调整,与拍raw然后在ACR里面调整出来的结果完全是两回事的。

44. E300: 套头在25MM端配合EX-25有最大放大率, 0.99~1.14。 试试看,应该会超过45MM端。

45. photoshop的文字,首先要做的是多下载一些字库,包括艺术字库。之后使用文字变形工具可以达到一些简单的效果。再之后把文字图层栅格化之后,可就强咯。。。那时候文字就变成图片了,随你怎么处理都行,图层效果、滤镜、太多了。。。

46. 为什么逆光的天空拍的老是一片白?逆光的时候,明暗反差太大,如果按照暗部曝光,由于宽容度问题,天空肯定是过曝全白。解决办法1:牺牲暗部,保证天空曝光正常;解决办法2:拍摄两张取景一样曝光不同的,一张要暗部,一张要天空,后期photoshop合成。

47. 我的CCD估计也出了点问题,在白天1/300S的时候暗部也会在固定的地点出现亮点,要么是CCD有坏点,要么是有灰尘.你做一次像素映射就好了,亮点就没了!CCD出厂的时候都是有坏点的,都是用软件屏蔽的(反正马赛克ccd都是靠猜的,多猜几个点也无所谓)。 olympus的象素映射就是做一下ccd扫描,然后软件屏蔽坏点。说明书上是建议一年做一次象素映射。

48. 关于处理时色彩空间的一点说明:
1、前面有提过ProPhoto RGB市色域最广的一个,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所摄取的颜色,但并不等于我们任何时候都选择该色彩空间来转出图片。
2、具体如何选择,必须先明确自己使用一下那种的Workflow:
a)使用Olympus Studio 1.3直接RAW显像-->保存成JPG
b)使用Olympus Studio 1.3直接RAW显像-->保存成TIF-->PS中处理-->保存成JPG
c)使用PS的ACR2.4直接打开orf文件-->输出到PS中-->PS中处理-->保存成JPG
3、由于ACDSee、IE、Firefox这些软件并不懂得Color Management,所以保存成JPG的时候嵌入sRGB以外的Profile的话(如Adobe RGB 1998,和ProPhoto RGB),在这些软件里面看起来颜色就是错的,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要贴上网的图在最后一步应该选择嵌入sRGB的Profile,这样被人在网上看到的效果才能和自己看到的基本一致。
4、因此,如果是采用a)方式的话,不要选择ProPhoto RGB来RAW显像,不然在Windows 的Broswer或者ACDSee、IE、Firefox里面看起来就会觉得变灰。
如果是采用b)方式的话,可以在os中选择ProPhoto RGB并保存成16 Bits/Channel的TIF,然后在PS中打开,接着就要看你在PS中的Color Settings-->Color Management Policies-->RGB的选择和Profile Mismatches的选择,如果RGB处选择:Presevre Embedded Profiles,Profile Mismatches选择:Ask when opening的话,在打开os转出的TIF文件时就会出现一个窗口,问你如何处理Profile Mismatches的问题,这时候选择第一个:Use the embedded profile(instead of the workspace),也就是让我们在ProPhoto RGB的空间里面进行裁剪、缩小、加框等操作。最后,转成sRGB,转成8 Bits/Channel,存成JPG。
如果是采用c)方式的话,ACR2.4中选择ProPhoto RGB和16 Bits/Channel并设定好其它参数后,按下OK后图像直接输出到内存中去,然后再PS中的窗口中就出现你的图像,接着进行裁剪、缩小、加框等操作。最后,转成sRGB,转成8 Bits/Channel,存成JPG。我基本上只用c)方式进行处理,从打开RAW的一步道最后存成JPG基本就是我要的效果,而且全程都能够直接监察颜色的变化,根本没出现过其他兄弟提到的颜色变灰等等的问题(当然,在最后一部转成sRGB,转成8 Bits/Channel的时候会有颜色被clip),颜色是非常接近原来的效果

49. fox_moudle "关于处理时色彩空间的一点说明"说得好,关键就是要看你的片将来要作什么用,如果只是保存,以后再调整片子,则尽量用大色域空间,用于显示器显示的话最好用sRGB,并在这个空间下调整出最终效果,这样可与别人的显示器匹配;用于出冲印片或打印片,最好能有所用那台输出设备的ICC Profile,在校样设置下调整片子效果,作不到的话,用sRGB代替也接近些。不要将在大色域空间(Adobe RGB 1998,和ProPhoto RGB)下调整好的片子,直接送去输出,色彩经从大色域映射到设备色彩空间(小色域)后变化较大,很可能已经不是你要的效果了。

50. 反光板预升的确有作用,而且不是三脚架、快门线、遥控器、延时自拍等等任何一种减轻震动的措施可以替代的,因为这种震动来自相机内部,前两张图的差别正是体现了用和不用反光板预升的区别,另外,反光板预升也不是什么情况都需要用,太快和太慢的快门(比如1/300以上,或3秒以下)下,用不用反光板预升差别不大。

51. 严格地讲E-300内置闪光灯没有预闪。但E-300在设计时暗部对焦灯,在用闪光灯照相时,光线暗到一定程度时(不知准确数值),闪光灯自动发出频闪弱光用以测距(不同于某些索尼用预闪来测光)。殊不知正是这种替代方式极容易触发被引闪灯具,而被引闪灯具是无法迅速回电的,所以照出来片子达不到预期效果。不过解决E-300这个问题可以用增加亮度来解决,有时晃晃焦点也好使。

52. 与AdobeRGB1998比(亮度50%),E300在品、红、绿色方面色域大于AdobeRGB1998,在青、兰色方面小于AdobeRGB1998,当亮度降低时(我没有上图),E300的色域表现更宽,可以推断,E300对暗部色彩表现好。一般显示器的色彩范围远小于AdobeRGB1998(与sRGB相当),所以拍暖色不必担心E300的色彩表现,到是表现浓郁的青、兰色时要注意,如果降低青、兰色的亮度,可以使青、兰色色彩表现范围加宽。从三维色域图来看,E300在亮部的色彩表现却是不好的。

53. 对于闪光灯,我还是可以帮忙回答一些的:A、E300内山用于引闪失绝对没问题的,首先要打开菜单中的“手动闪光”,然后闪光灯模式就有Full、1/4、1/16、1/64可以选了,一般1/16以上引闪影视灯没问题的,1/64则要看情况。B、内闪可以引闪FL36+引闪器,这样有时候可以玩双灯,不过闪过一次以后要开关一下FL36。C、如果不配FL36,我个人建议用银燕的BY-28S,大约160-200,自带引闪,自动灯。

54. RAW的话用百平衡吸管点一下色卡上灰色的小块,就能还原出正确白平衡,才能继续使用ACR里三个通道的色相/饱和度调整功能矫正其他的色块,JPEG的话虽然也可调整到正确的白平衡,但是没发调节ACR了。

55. 看来AdobeRGB与sRGB色彩空间还是限制了E300(CCD)的色彩表现,我用RAW格式拍色卡,转成TIF文件时嵌入ProPHOTO色彩空间,作出的ICCProfile色域极大,几乎赶上ProPHOTO了。另外保存了一个无内嵌色彩管理文件的TIF文件,得到的ICCProfile的色域与内嵌ProPHOTO的域相同。Prophoto不能完全再现E300所能捕获的色彩那应该是正常的,但也算是最宽的一个了。那个说明文件里面的就是LAB的分量值,但事实非常精确的。只能用PS作出接近那些值的得色块。

56. 手持的极限一般是28mm不要小于1/60,100mm不要小于1/200.1/2才觉得抖的厉害,您已经是铁手了!

57. 湖色的微距心得:小弟向来比较喜欢微距,最近EX-25到手,真是喜欢地不得了,你说的对,如果说花花草草的微距不稀奇,那是因为花花草草是不会飞跑的,特别是蝴蝶和蜜蜂,飞来飞去,几乎不停下来,拍起来的确有难度,但这也是魅力所在,也是让我乐此不疲的动力,拍到好片比较有成就感,呵呵。。。当然,如何靠近它们而不把它们惊飞是拍摄的前提,这里有几点体会供你参考:A.虫子也分品种,有的好动,有的喜静,比如,蜜蜂,太好动,拍起来有难度,但是有一种和蜜蜂很像的食蚜蝇,动作迟缓,经常在一朵花上呆很长时间,所以,我经常就拍它!B.蝴蝶虽然不易靠近,但昆虫的眼睛估计对静止的东西不敏感,所以,可以守株待兔,或慢慢靠近,越慢越好,当然,对一些一刻不停地到处飞的蝴蝶,那也是无能为了的。C.如果能用三脚架,用小光圈,甚至用离机外闪,当然可以提高微距作品的画质,但是拍昆虫灵活性太大,相机架在三脚架上很难跟踪拍摄对象!所以,我一般用手持!D.天气要好,光线最好充足,因为微距需要用小光圈,但是,阴天到多云的天气其实最适合拍微距的,因为,光线柔和!E.用EX-25有个好处,接在4015上,可以在80-300mm范围内实现微距,只是对焦距离和放大倍率有所不同。微距的对焦有它的特殊性,往往要靠移动机身来找焦点,但是,移动机身容易惊动小虫子,所以,我经常选好机位后,通过微调变焦环来找焦点,这样,虽然稍稍影响构图,但是不用移动机身,在用三脚架拍摄时特别有用!

58. 景深预览功能是把光圈收缩到拍摄光圈,让你能够从取经窗里看到实际的景深效果。当你按下ok以后,那轻微的响声就是光圈收缩的声音。没什么变化是因为你当时的拍摄光圈就是最大光圈,把光圈调到f16在试一下。太近了,每只镜头都有一个最近对焦距离,不能短于这个距离,否则会对不上焦。

59. 用了两个月E-300,发现手动对焦的都胡,以前用手动机都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今天在宿舍摆弄机子,无意中调了一下曲光度,唉、、、原来我的曲光度没调好!

60. fox的经验:风景最佳光圈多大,人像多大 :没有严格去测试过,但凭感觉大概在f8~16左右,但实际使用时还是根据具体拍摄时的需要来使用。像拍夜景的时候,要获得较长时间的快门,也不得不收到f22,虽然听说f22时的画质下降厉害。但出来的结果也还是比较满意的。人像为了得到虚化的背景,也由不得让人有太多的选择吧!拍静物的时候就用F8~16居多

61. 还是fox的经验:套头其实是非常超值也非常好的一支镜头,我用下来的感觉还是非常锐利的。建议还是多多摸索,找出其最佳的成像光圈,以及后期的处理上的技巧等。照一张稳定拍摄的照片,用ACR打开,设定大小:1365 X 1024,sharpenness:100,打开后在PS中放大到100%看一下,简直是锐到让人喜爱的程度。

62. 暗角根本不是什么问题,拍raw格式,在转出的时候调整暗角就是了。

63. 各位大佬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啊?我是用c1处理raw后,再用ps缩图的,可是在c1里不管存成什么格式,tif ,jpeg都不行,最后在ps中缩图加框后存成jpeg上图发现都没有exif,为什么啊?为什么?哈哈,终于明白,原来要有exif必须在存之前将图转为8bit的模式,明白了!

64.fox拍莲花:先用A模式点测花朵位置,试拍一张(只用来看效果、看直方图(几乎全部数据集中在左边、这时在LCD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废片,不要))。然后转到M模式,根据原来的直方图调整到测光显示过曝+2.7~+3.0左右,再拍一张,看直方图,直到数据基本靠右分布均匀,无溢出(这时在LCD看起来太亮了,很丑)。然后转RAW的时候-3ev,出图。这样能够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来出到画质最好的图,如果是用胶片的话,按拍第一张的方法是绝对正确的,而且反转片的话一般还要减一点;但用数码的话,如果用拍第一张的方法来拍,虽然看一起片子好像差不多,但在安不会有大量的噪点,而且色彩层次与细节上绝对没有第二张的效果的。

小革命:fox的这段话超毒,躁点就这样消失了。。。道理就象PS resize时候,插植效果不如缩小一样。不过这种方法千万不要爆,一旦暴了就没救了。。慎之!慎之!。不过以我的理解和经验。就像数码工作流程里说述,resize,无论放大还是缩小,尽量少做。所以我觉得raw处理加暴光补偿不宜过多,+-1.5EV以内。拍摄时的直方图居中为好。

65.关于黑色偏色:黑色似乎应该减曝2挡

66.wunuo的棚拍经验:使用M模式,将机闪调到1/64输出。光圈F11,然后试拍几张,察看直方图来调节快门,一直到直方图显示曝光正常。就可以开始拍片了。不用闪光连线,用机器自带闪光灯就可引闪多数棚里的闪光灯。

67.dx881 的风景拍摄经验:为了达到反转片目的,相机的对比度、锐度、饱和度均调到最强。光圈优先,光圈8以上,对远处对焦,对阴影下的绿色测光(这能够兼顾天空和暗部),一定要自定白平衡,(这次我是对着灰色的水泥路锁定白平衡的),否则绿草变黄草。时间选择在雨后的下午,草地绿得发亮,人员虚少,能见度又高,斜晒的太阳产生的阴影对画面有很好的美化作用。构图多以“井”字构图法,地平线压在下横线(蹲下来拍就行),注意远、中、近景的均衡分布,特别留意处在画面四个角的近景。

68.Alventan的经验:1、套头拍风景还是够的,广角相当于135的28mm的焦距,算挺好的。2、注意使用大光圈值,fox说过套头他的感觉在f8-f16成像都不错,f22反而下降。3、焦点瞄准你所见最近和最远的(靠自己)1/3处或你想表现的前景处。4、尽量用三角架。5、尽量使用反光板预升。6、其他的配件可以考虑,如偏振镜。关于设置1、测光在光照均匀的情况下用esp或中央重点测光,反差大的用点测,主要对要表现的主体(最好有白色或灰色的东西)测光。2、可以考虑后期处理,其他如机子的锐度、对比、饱和均可不调,想直接机子出片,可以把机子锐度调到最高,其他自己喜好。3、关于白平衡,后期处理多的话可以用自动,机子出片子,就可以用手动锁定。

69.fox_moudle对拍风景的几点建议:1、一定要用raw格式2、带一张A4的白纸去,不占地方,现场作白平衡锁定3、使用光圈先决,控制在f8~f16左右。4、对焦的时候注意对到无穷远处,如果难操作的话,就用MF模式,手动调到无穷远5、天气不好的时候,避免天空一片死白。这时候一定要拍两张,第一张对地面测光;第二张调整补偿-1.3EV。后期回来怎么做,回来再说。6、别用那傻瓜的风景模式7、一定要用脚架。

70.ETTR是expose to the right的缩写,意思是“向直方图右侧曝光”。

71.万事都不能过头(直方图尽量靠右的观点),哪怕是一点点!这个问题其实纵使在肩部的部分是非线性的,对于ETTR的原则同样是一点影响都没有的。CCD对光线的线性感应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改变的,Dynamic Range中在highlight区域能够用来感受高光区域的levels始终是比shadow区域要多得多,应该说是几何级的倍数。因此,即使其肩部的部分是非线性的,仍然要用ETTR来让CCD获得更多的信息(当然,假设那部分真的是非线性的话,产生的影响只不过是有部分的高光信息被压缩而已,相对于12Bits的信息量,微不足道)。不过,千万不要过了就是了。

72.小革命:ETTR是一种很好的曝光方法,现在很多数码摄影师都在这么用。前面fox的叙述都是非常正确的,综合一下,其实要注意的几点:1、能靠右尽量靠右,但千万不能曝。2、raw处理时绝对不能+EV3,如果被摄主体是白色的,或者非常高光,如白色的花朵,小心使用这个方法。

73 高光比场景下的一种解决办法(Fox的心得)
经常会碰到像下面这张图的情景,对下半部分场景曝光的话,白色的楼房及天空很有可能就过曝了;但如果对天空或楼房曝光的话,对下半部分场景又会欠曝了。解决这问题的其中一种方法是加快中灰渐变或是用三脚架,对高光和阴影部分分别拍两张,然后再PS叠加。对后面那种方法如果没有三脚架的时候,就会较难实施。因为两张片的框图未必完全一样,叠加的时候很可能有些地方不能重合。
这里利用数码感光的特性,介绍一种在没有脚架的情况下只拍一张raw的实现方案。
对下半部分重点测光,先拍一张,从LCD上的直方图看看数据的分布,然后调整ev补偿,再拍,直到另到直方图上数据尽量向右靠(甚至有部分溢出都不怕,e300的色彩动态范围很宽,直方图上溢出的部分实际上还在)为止,就要最后这一张满足条件的。
然后在ACR中打开raw文件,将shadow(默认为5)设为0(其它选项根据需求调整),出图,另存为light.tif(这张要的是下面的部分)

重新打开raw文件,减少exposure(默认为0)的值,根据情况调整(右边楼房墙面上的及天空的细节又回来了),出图,另存为dark.tif(这张要的是上面的部分)

最后,在PS中打开两幅图,把两个图层叠加。给上面的一个图层添加蒙版,对蒙版进行细致的修改,将曝光恰当的天空部分显示出来,最后的结果:

不主张直接拍一张jpg或tif直接压暗高光部分或提亮阴影部分,或是分别拍两张jpg或tif进行叠加。最好是拍两张raw按高光和阴影出图后叠加,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

向孤舟一钓学习,俺也来补几条:
1 对M42镜头,对焦的顺序基本如下:先选择好光圈测得快门数,然后把镜头上的拨杆拨到MAN处,此时光圈全开,对焦完毕后拨回AUTO,释放快门。
2 插件安装路径:安装在PS文件夹-增效工具-文件格式里面即可。
然后打开PS,在导入中会出现这个插件,就可以直接打开RAW文件了。
在PS的浏览器里面可以看RAW,但是打不开的。
以上针对PS CS版本。
3 拍人像,推荐潘太康50/1.8(mc),抗玄光稍逊于smc,成色很新的售价约300元,s-m-c pentax 有55/1.8 55/2 ,也不贵,成色好些的400多,50/1.4稍贵,基本在400以上。
4 快门优先S和快门优先C
原来在S-AF和C-AF的状态下,没合焦的时候,是按不下快门的。现在如果把这两个功能打开的话,在不合焦的情况下也能释放快门。

9. 由于4/3系统的感光元件尺寸特点,最终的成像焦距会有2倍的放大倍率,因此所有镜头焦距都需乘2后才会得到实际焦距。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楼主既然是做好事,那就一定要严谨!
准确的说镜头焦距是不会变化的,同一支镜头上在什么机器上(如果能接上去的话)他的焦距都不会变化。但是在不同机器上同一支镜头产生的视角是不同的。所以o家14-45头焦距就是14-45,但是它产生的视角和135机器28-90头的视角一样。
不要混淆了焦距与视角概念。

同样焦距,底片大小不同,本来能放全身,现在只能放半身了。如果你注重拍人像虚化背景的照片,这是个问题。有两个方法补救。
1. 用大光圈镜头,靠光圈弥补。目前只有 50mm 2.0。你在论坛里翻翻,1454拍的人像,虽然焦外不太好看,但虚化的程度也足够了。
2. 用长焦镜头压缩背景,40-150mm 也能有很好的效果了。

景深也不是越虚化越好,如果用长焦镜头拍舞台,为保持眼睛和鼻子都清晰,常常不能使用最大光圈,牺牲了快门,这时小CCD反而是优势。

没有评论: